-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药物监测PPT
* 3.1 测定对象 (1)原型药物 (2)游离药物(平衡透析、超速离心、凝胶过滤) (3)活性代谢物 (4)对映体(手性药物) 3、测定 * 3.2 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的要求 ①精密度: 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10%好,≤15%可接受,再大不可用 ②准确度:一般在80%~100%认为可行 ③灵敏度:以能检出血液中的最低药物浓度为原则 ④选择性:目标药物的测定不容易受标本和试剂中的其他物质的干扰 * (2)分析手段的选择 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 ②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 质谱法、免疫法、以及各谱法间的联用。 ③一种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分析手 段,而同一种分析手段又可以有不同的实 验条件。 (3)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 * 4、数据处理 4.1 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单纯的血药浓度值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故需对所测定的血药浓度数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4.2 数据处理的办法 浓度是否达到治疗范围、中毒水平,病人的依从性 测定结果和参考范围 建立个体化给药方案 判断用药方案合理否 根据血浓度,应用药动力学原理和群体药动学参数,估算个体药动力学参数,再结合病人的生理、病情特点,对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或合理设计 * 5、结果解释 结果的解释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整个流程的最后一步,是对整个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必须具备比较高的医学、药学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和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包括病人的生理、病理状况,详细的用药情况和与监测药物有关的各种信息(药动学和药效学)。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合作,因为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用药和药效观察比较清楚。必要时也应该访问病人或其家属,从临床获得有意义的第一手资料。 5.1 临床资料的掌握 分类 内容 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体重、身高 诊断 所患疾病及主要的临床症状 并发症 指影响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疾病 肾功能 血清肌酐、尿素氮 肝功能 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蛋白等 蛋白结合 血清蛋白浓度、白/球蛋白比值、脂肪酸等 电解质 血清Na+、K+、Ca++、Mg++等浓度,酸碱指标 营养状况 特别的饮食、静脉营养 合并用药 影响药动学参数、生化指标或测定准确度的药物 疗效情况 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 用药情况 被测定药物的给药方案 采样情况 采样的准确时间、采样条件 5.2 药动学资料的掌握 分类 内容 健康人的参数 各项药动学参数 病态时的参数 各脏器疾患时、烧伤或休克时、肥胖或浮肿时、发热时、血透时的参数 生理变化时的参数 年龄、性别、遗传、妊娠、特殊饮食下的参数 特殊环境下的参数 物理或化学因素(环境污物、烟、酒、茶等)影响下的参数 * 5.3 对血药浓度实际测量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 可能的原因 实测值>预期值 是否按照医嘱用药 ?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偏高 ? K比预期的小 ? Vd比预期的小 ? ? 实测值<预期值 是否按照医嘱用药 ?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偏低 ? K比预期的大 ? Vd比预期的大 * 5.4 综合上述数据及资料,解释以下问题 1、确定血药浓度测定值是否为稳态浓度。 2、根据患者资料及群体药动学参数预估个体药动学参数。 3、运用适当的药动学模型及预估的药动学参数预测血药浓度。 4、比较实测浓度与预估浓度,如果相符,则认为病人药动学参数的估计是适当的,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则取决于实际血药浓度和其他因素,特别是疗效反应。 5、如果实测浓度与预估浓度不相符,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若是则需要修改药动学参数的预估值,并分析原因。同时给医师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提出调整剂量的意见。 * 5.5 书面报告及主要内容 (1)资料 ①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体重、药品名;②正在执行的给药时间表; ③本次监测准确的采血时刻;④本次血药浓度实测值; ⑤监测药物的参考浓度范围。 (2)分析 ①分析病人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文献资料的比较; ②分析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期值的误差情况和引起误差的可能原因(用药时程尚未达到稳态、采样时间安排不当等) (3)结论 ①治疗方案是否合适;②采样方案是否正确; ③如用药方案或采样方案需要改正,应如何改变。 *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处理数据,求出药动学参数。 必要时根据药动学参数调整给药方案 测定血药浓度 观察临床效果 给药 确定给药方案 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 明确诊断 * (三)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由于人体内药物浓度低且干扰因素较多,在进行治疗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