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PPT.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PPT

第二讲: 孔子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us 孔子与儒家 秩序与礼 仁 中庸 天命 君子与圣人 一.孔子与儒家 孔子其人 孔子与周公 孔子与六艺 孔子与儒家 1. 孔子其人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2. 孔子与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孟子·腾文公上》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 ——《荀子·解蔽》 周 公 4. 孔子与儒家 孔子与儒 六经与儒家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二. 秩序与礼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季氏》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旧的秩序已经被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秩序。 1. 礼坏乐崩 2.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证,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 3. 礼 孔子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这套制度,在孔子看来是最完美的。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要掌握周礼的思想实质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阳货》) 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就是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 “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 Have A Break! 三. 仁 1.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孔子在这里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公认他做到了仁。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自己决定的,并不依靠他人。最后进一步说明求仁的具体条目,也就是仁的另一个特点,这就是要达到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礼,这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 2.孝、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孝。 3.为仁之方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这也就是所谓“忠”。如果再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