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语言文字在人名命名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docVIP

彝族语言文字在人名命名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族语言文字在人名命名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彝族语言文字在人名命名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的民族其分布地域内的地名、人名,一般总是由生活在当地的族人以其民族语言命名的,因此语言被看作是族群认同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   很多的彝语姓名是与彝族的自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彝语因方言差异、社会历史的变化和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带有不同的彝语方言和土语色彩的彝族自称和彝语姓名,不仅在语法结构、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各具特色,而且在命名的方式上也反映出了彝族的认知观念、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其他的文化特征。    彝 语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彝语,又称罗罗语。彝语是我国彝族使用的语言,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六大方言。有些方言内部还分次方言,在方言或次方言下还分土语,土语下还有次土语。各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结构差异较小。由于彝语方言多,差别较大,各方言之间难以用彝语交际。   彝语主要有以下特点:1、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两套。许多地区的塞音、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鼻冠音的区别。2、除少数方言外,元音一般分松紧,但只在某些声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两调的音节里对立。3、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塞辅音韵尾。4、有3至5个声调,但调型简单。5、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6、名词、动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有些副词修饰双音节中心词时,在中心词的两个音节之间。7、量词丰富,有些方言的量词能直接修饰中心词,起后置冠词的作用。8、有的方言有标志各种句子成分的结构助词。9、一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如威宁彝语ɡu55、ku55。10、有些方言以谓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表示疑问,如凉山彝语 dz33噜、dz44噜dz33噜   彝语词汇中,联盟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构词后缀多、前缀少,复合词多、单纯词少。同时,四音格联绵词较丰富,同义、近义词较丰富,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用词。   彝 文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彝文,旧称“罗罗文”或“倮文”,又叫“爨文”、“韪书”。史书有称为“爨文”的。爨原为姓氏,后变为族名。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   彝文属于表意文字,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功能有些像日本的“假名”。这种文字的一个字母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音节。彝文从形体上看虽与汉字很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但从彝文的体制来看,有些是仿汉字造字法的,如彝文中也有指事、象形文字。彝文的象形文字也同汉文一样, 越往后期,象形作用越小,如“ ”今彝文作“彝”。在象形字中有的近似汉字的会意字,如彝文“ ”,表示鸟在有卵的巢上孵幼雏的意思。由于彝文字数较少,全靠象形表意字不能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同音假借字越来越多,因此有的学者则认为是一种音节文字。   彝文创自何时,向无定论, 过去中外学者认为今存彝文文献、古籍,最早见于明代刻石。如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劝县的《镌字崖》,刻有彝、汉两种文字,是明嘉靖十二年的刻石。稍晚的有贵州大方县安氏土司彝汉对照的《千岁衢碑记》,镌于嘉靖丙午年。 近年大方县又发现明代的铜钟,钟面铸有彝、汉两种文字,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是现存最早的彝文文献。大方县水西大渡河石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有《水西大渡河建石桥碑记》,刻有彝、汉两种文字,彝文记述水西土司安氏世代历史,共有1922个字,是现存字数最多的彝文刻石,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彝文、汉文石碑各一,汉文碑叙述安邦家世及修桥事迹,彝文碑主要叙述彝族历史。   彝文的写法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很不统一。彝文书写一般由左向右直书,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书。直到1980年,四川凉山自治州整理出了一套“彝文规范方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推行。《彝文规范方案》包括819个字母,笔画简单,形体美观,书写时一律从左到右,和汉字的写法一致。   彝文经书,主要是手抄本,刻本很少。经书以有关宗教作祭的较多,也有部分历史、哲学、文学、医药的书籍,约可分为9类:1、祭经:专记宗教祭祀的渊源及仪式。2、占卜:记载各种占卜术,如兽骨卜、鸡骨卜、卦版卜、牲血卜、鱼卜、鸡卵卜、草卜、画地卜、签卜,以及占梦问课等。3、历法:记天文节令、岁月、冲克等。4、谱牒:各支系之宗谱及其发源地。5、诗文:古人之诗歌及理论作品,如女诗人普筹荷格之《抗婚歌》,流传至今。6、伦理:记日常应守之条律及待人接物的态度。7、历史:记历代先祖的功绩及各种建树,如《彝汉天地》中即记载彝族与汉族之历史关系。8、神话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