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氏第十六
原文:
16.1.1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2):“季氏将有事於颛臾(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4)?夫颛臾(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6),且在邦域之中矣(7),是社稷之臣也(8),何以伐为(9)?”
注释:
(1)季氏:指鲁国大夫季康子。将(jiang1):将要。伐:攻伐。颛臾(zhuan1 yu2):是一个名义上属於鲁国,实际上是与鲁国地位并列、土地就在鲁国之中的一个小国。(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为在季氏这里做事而称季路,孔子弟子。见(xian4):不是因有具体事情而前来拜见。於:到。(3)有事:有所行动,指攻伐。於:对。(4)无乃:难道,表示反诘(jie2)的语气。尔是过:就是“过尔”,应该责备你,“是”是表示“尔”字被提前的一种用法。与(yu2):同“欤”,语气词。(5)夫(fu2):那。颛臾:此指颛臾的国君。(6)昔者:当初,从前。先王:指前代周朝君王。以为(wei2):把(他)任命为。东蒙主:主管祭祀东蒙山的人。(7)且:并且。邦域之中:指在鲁国的国土范围里面,但不归鲁国治理。(8)是:这,指颛臾。社稷(ji4)之臣:在名义上臣属於鲁国的小国,“社稷”指鲁国,“臣”指臣属於。(9)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为(wei2):语气词,相当於“呢”。
译文:
鲁国大夫季康子将要出兵攻伐颛臾国。孔子弟子冉有和季路到孔子这里来拜见并说道:“季氏将要对颛臾有所行动。”孔子说:“冉求,难道不应该责备你自己吗?那个颛臾国(的国君),当初前代的周王把他作为主管祭祀东蒙山的人,而且已经在鲁国的国土范围里面了,这是(在名义上)隶属於鲁国的附庸国,凭什么去攻伐呢?”
朱注:
季氏将伐颛臾。
(颛,音专。臾,音俞。颛臾,国名。鲁附庸也。)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见,贤遍反。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尝从孔子自卫反鲁,再仕季氏,不久而复之卫也。)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平声。冉求为季氏聚敛,尤用事。故夫子独责之。)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夫,音扶。东蒙,山名。先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使主其祭,在鲁地七百里之中。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此事理之至当,不易之定体,而一言尽其曲折如此,非圣人不能也。)
说解:
颛臾,是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的后裔,本来是周天子所封,虽然当时臣属于鲁国,却不归鲁国管辖。季康子要贪图颛臾的土地,所以已经拿定主意,将要灭掉颛臾。张岱《四书遇》中解说了“将”字和“伐”字所体现出来的微言大义:“‘将’者谋已成,而事未发也。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伐’者,征有罪之词,此以‘伐’书,犹曰季氏以彼有罪而伐之耳。”《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说:“凡师有种鼓曰伐。”也就是说,季康子私自把颛臾国定为有罪,以此为借口去攻打颛臾国,而且还是明目张胆、大张旗鼓。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做法,天下无道于此可见。
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作为季康子的家臣,前来向孔子报告。据皇侃《疏》所引的蔡谟的说法,冉有和子路都是可以辅佐君王的大材,担任季康子的家臣,不会不劝谏季康子却助成他的罪恶,只因衡量着自己的能力和当时的情势无法阻止此事,所以暂时顺从季康子,然后来告诉孔子,实际上是希望借孔子之言阻止此事,孔子因此“发明大义”,把道理说得很明白,这是圣人孔子和贤德的弟子共同完成的事情。“(孔安国)《集注》引洪氏曰:二子仕于季氏,凡季氏所欲为,必以告于夫子,则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颛臾之事,不见于经传,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与?”(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攻打颛臾的事,是由季康子决定的,孔子为什么在此责备冉有呢?首先,因为冉有作为季康子的家臣,曾经为季康子聚敛财富,加重百姓赋税,所以,孔子单单责备他,实际上却是在教育他。其次,从下文来看,孔子将季康子比做盲人,又比做笼子中的犀牛、猛虎,既然季康子好比是盲人,那么,冉有作为家臣就像是给盲人指路的人,是看管关押犀牛和猛虎笼子的人,所以,不能不说,攻打颛臾的事没有冉有的责任。再者,孔子也是在借此机会说话,表面上是说给冉有听,实际上却是在说给季康子听。
据朱子《论语集注》的说法,孔子说出了三项反对伐颛臾的依据。
首先,“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有人说“先王”是指鲁国的前代君王,要知道,春秋时代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其它称王的都是僭(jian4)越,而且只有周天子有分封的权利。周天子把颛臾分封在东蒙山下,使他在这里主管祭祀,按照“兴灭国,继绝嗣”以及《春秋》“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