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

浅论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   一、前言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古人的哲学思想上,数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儒、道、释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最为注重社会规范和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孔子以“礼”的制度实现制定了严格的建筑修建的标准,比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建筑高低都必须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秩序和谐的实现。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思想是道家和佛家思想,追求的是出世思想,这是古人追求审美化的居住理念,以实现士大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的人生境界,这也成了古代文人雅士最高的人生追求了。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审美的整体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和天地万物。在中国古代,城市住宅和古典园林也追求闹中取静的田园生活,不能归隐山林,就把大自然搬到自己家里来。归田园居的生活模式总被认为是文人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   因此,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跟大自然的接触。生活在自然山林中,虽只有陋室草庐,但也不失文人的淳朴高雅。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自在,这种生活方式奠联盟定了文人理想的居住基调,几千年来,仍然是中国古人最具魅力的传统的生活方式。   二、天人合一的环境美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常讲的就是修身养性。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把自然特性与人们的品行道德相联系,把山水比喻为“知者”和“仁者”,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在他的观念里,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对自身道德和人格力量的审美。道家对自然的认识超越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解放,由此达到超越时空的超然境界。如扬州的片石山房。   对于自然居住环境的推崇,还和中国士文化中的隐逸思想有关。文人士子是中国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既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体现者,也是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士阶层信奉的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在仕途上顺利就会志得意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果官场失意,奸臣当道,就会遁入山林,过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以山水田园风光慰藉心灵。隐逸是避世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就是归田园居的生活。   中国古人结合了陰阳、五行、八卦等,在建造房屋和选址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知识门类——风水学。风水是通过选择和考察自然环境,选择吉利合适的建筑位置确定布局。风水术影响了古人的建筑布局,但其中所呈现出来的总体思想依然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居住环境意识,强调了人居与天地融合的观念。   中国古人理想的居住环境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其中最为典型和集大成者的就是古代的园林设计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是中国古人居住美学思想的物化体现,其美学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居住的功能需求,具有极高的设计美感。   中国古代在园林形成了一整套的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和具体的造园方式,其中蕴含了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居住文化。园林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把自然山水模拟并浓缩于一园之中,如果不能栖身于村郭,则在城市中实现自然隐居的理想,大隐隐于市,使得园林成了避世的世外桃源。   三、和谐统一的建筑美   从中国建筑史中发现,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形制到汉代已大体确立,秦时已经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并且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了建筑的审美意象。隋唐时期,中国土木工程进入兴盛期,建筑体系更为完善,建筑装饰更为丰富。北宋时期颁布了《营造法式》,书中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经验,对各类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中国以木架结构为特点的建筑,构成了中国建筑美学的独特形式,也形成了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不同的东方建筑体系。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但中国木架结构的建筑形制一直没有变化,体现出了独特的历史特征和美学风格。如山西唐代建筑南禅寺。   在中国木架建筑的类型、布局、形制和设计意匠上,渗透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处世哲学、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非常注重对称与均衡,以此来实现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美。中轴对称的建筑形式会产生均衡感,庄严肃穆,使整个形式在构图上整齐统一。   在组织过程中,设计者也会在对称中适当地加以变化,形成不完全对称的生动效果,如苏州园林中的蟹眼天井讲求的就是不对称美。这种处理方式在建筑群的组织安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是群体建筑形成均衡、对称但又有变化美的主要方式。   著名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谈到中国建筑的形式美时提出,无论是在建筑的外形上还是建筑的内部装饰上,中国建筑大都展现出了“飞动之美”,如中国传统建筑屋檐上特有的飞檐。中国木架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使建筑随着曲线的变化,显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