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谱式的历史沿革.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琴谱式的历史沿革

古琴谱式的历史沿革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戴 微 不同时期的古琴谱式 唐代以前——原始形态的“文字谱” 唐至清代——定型成熟的“减字谱” 清至当代——嬗变中的合参谱式 近现当代——颠覆性的“五线”琴谱 原始形态的“文字谱” 形式:以汉字记写包括弦序(7条弦)和徽位(13个徽)在内的古琴左右手演奏指法; 性质:指法、音位谱 特点:竖向抄写;十三徽俱全;七弦称宫、商、角、徵、羽、文、武;指法以右手为重,其中单音指法多用无名指“打”弦指法,复音指法多用“牵”、“扶”等后世琴曲罕用的指法;无节拍、节奏。 产生年代:不详,但应该是在古琴形制逐步定型的汉魏两晋时期 存见最早、唯一的谱例:《碣石调幽兰》 传于南朝梁、陈间,抄写于唐武则天时期 《碣石调幽兰》谱 为什么会出现 “文字谱”的形式? 作为一种文人音乐的古琴,其原始形态的谱式是以文字而非其它的形式出现,有其必然性。 文字是文人惯用于记录的工具。 因此,以文人惯用的文字,而非如笔画、符号等其它形式,来记录琴曲弹奏的过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文人在以文字书写琴谱的同时,从视觉和挥毫的感觉上也能得到书法的享受。 “文字谱”为什么是无节奏的? 既然文字谱是琴曲弹奏的记录者而非参照物,那么其无节奏的特征便有其合理性。 众所周知,口传心授是古琴传统的传承方式,琴曲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弹奏手法等,均可通过这种方式由老师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而琴谱的作用则是次要,且是滞后的。 况且对于普通文人来说,要记录出琴曲的音高、节奏又谈何容易。音高尚可通过弦与徽的交点去“按谱寻声”,节奏到底凭什么来记写呢?若无很高的音乐天赋和一定的乐理知识,是不可能录出准确的节奏的。 定型成熟的“减字谱” 由于文字谱的记写过于繁冗,时常“动越两行,未成一句”,于是逐渐形成了简化、精炼的“减字谱”。 形式:以汉字减笔重组的方块字符记写包括弦序(7条弦)和徽位(13个徽)在内的古琴左右手演奏指法;通常方块字符的上半部分为左手指法,下半部分为右手指法。 性质:指法、音位谱 产生年代:唐代 存见最早及重要的谱例: 《古怨》谱 《开指黄莺吟》谱 《神奇秘谱》谱 《白石道人歌曲·古怨》谱 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1202)中所收的琴歌“侧商调”《古怨》,是现存最早采用“减字谱”记写的曲谱。 唐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为寻找伊州大曲的音调,作曲家通过古琴的“慢角调”定弦,调出了带有变宫、变徵音的“侧商调”定弦,“因制品弦法并《古怨》”。 据谱前有关于调弦法的说明文字,七弦称为大、二、三、四、五、六、七。 作为“侧商调”定弦的示范曲,《古怨》音调简单,没用全13的徽上的音;指法也仍以右手为重,单音指法中“打”“勾”并用,复音指法多用后世琴曲常用的“叠捐”。 除泛音句无辞相配,余皆为一列减字,一列歌词。 《白石道人歌曲·古怨》谱 《事林广记·开指黄莺吟》谱 宋末元初陈元靓所撰通俗类书《事林广记》(1269)中收有更为短小的一首琴歌《开指黄莺吟》(不分段),其谱式与姜谱类似,仅在某些地方稍有变化。 七弦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 全曲均为实音,或为空弦散音,或为左右手相配合的按弹音,左手的按滑音一个也没有用到,充分体现了早期琴曲声多韵少的特点。 歌词随于减字之后,一字配一音。 《神奇秘谱》中的减字谱 明代朱权《神奇秘谱》(1425)是存见最早最完整的古琴谱集。 分为上卷《太古神品》和中、下二卷《霞外神品》两部分。其中《太古神品》十六曲都是唐代或更早的琴曲,采用的谱式代表着减字谱的早期形式。若就谱式而言,应该比南宋姜白石《古怨》还要早。 与《碣石调幽兰》谱相类似,注重右手指法,且多用复音指法,很容易造成繁音促节的效果。 有很多右手指法的笔画还没简化到家,如“抹”“撮”等。 《神奇秘谱·广陵散》谱 明清“减字谱”的新花样 总体上看,明清琴谱中的“减字谱”谱式越到后期,越加简化。 但随着器乐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简化的谱字旁开始出现了提示演奏的旁注。 明代虞山派的代表谱集《大还阁琴谱》(1673)中的减字谱旁,出现了“轻重疾徐”、竖划线等速度、力度的提示。 明代绍兴琴派的代表谱集《徽言秘旨》(1638)、《徽言秘旨订》(1692)二谱中,也先后出现了旁注的“瓜子圈”,以示“句之急也”。 明清“减字谱”的新花样 嬗变中的合参谱式 清代后期开始,随着古琴传承方式的嬗变,对其谱式更多提出了节奏方面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利用有节奏标示的中西通用记谱法来对“减字谱”进行补充的合参琴谱。 减字谱+工尺谱 见《琴学入门》 见《梅庵琴谱》 减字谱+工尺谱+唱弦 见《琴学丛书》 减字谱+工尺谱+简谱 见《今虞琴刊》 减字谱+五线谱 《古琴曲汇编》 《古琴曲集》 《琴学入门》中的合参琴谱 清张鹤《琴学入门》(1864)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