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读书笔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武牧羊读书笔记

《苏武牧羊》读书笔记   《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漕泾小学 陆佩丽   《苏武牧羊》这篇课文通过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威逼利诱,仍毫不动摇的事迹,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旌节”多次在文中出现,是由头至尾贯穿前文的线索,这支旌节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成为了苏武民族气节的体现。所以在备课时,就把“旌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先让同学看图片了解旌节,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到旌节的语句,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这堂课上下来感觉问题很多,很不成熟,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实施都不理想。细细反思,不足之处:   一、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在导入部分,用一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苏武,这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我设计的用意其实只是让他们说出他是西汉时期的一员大臣,可是因为问题不明确,学生回答苏武是不爱国的人,有气节的人等。在品读词语,感悟品质部分,第二张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也是欠考虑的,教学反思《《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让学生读出示的两段描写,并完成句式填空,当________时虽然已经给了提示,但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不会联系上下文去思考填写这个空格,只是看我给出的那两段描写。所以应该改成自由读第2、3节完成学习任务单二,而不是把学生框在那两段描写中,问题的指向性应该更明确写,设计改为:当匈奴王_____时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也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在这个问题上。   二、设计内容过多、过难,没有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问题过难,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不高。比如:从苏武宁死抗辱和痛斥卫律两段描写中你能看出苏武身上有哪些高贵品质?学生无法用语言表达,而这些思想性的东西在这里出现也是不合适的。又如:在学习“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这段描写时,挖得过深,设计时想让学生把握三个层次。首先我让同学通过朗读感受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然后让学生认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三种苏武遭受的折磨,最后让学生想象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这个想象说话其实很有难度,我没有给予他们任何辅助性的东西,学生答不上来也情有可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在教案设计时要学会取舍,不能什么多要,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教案(2014-04-19 19:04:56) 苏武传 教案 标签:匈奴 单于 大组 句 式 苏武 北海 杂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 式, 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 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 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 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安排三课时,借助多媒 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 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 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 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 分类:教案集   是大汉苏武.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 武传》与《左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10 段由 10 个学生来读,其余学生听读,注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在 读完一段后及时纠正) 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注释很详细)自读并翻译,确认重 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一)句式积累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何以女为见? 为降虏于蛮夷 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判断) (判断) (判断) (被动) (被动)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省略句式)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沉下 心阅读文字,亲近文字,为后面的解读铺垫.积累句式要善 于抓住特殊句式的形式标志来准确判断,善于在学习中归   类. (二)词类活用 单于壮其节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欲因此时降武 其一人夜亡 (意动) (使动) (使动) (名作状)   为 什么”壮”是意动?”归”“降”是使动?”夜”是作状 语?推演出一般规律并联系已经学过的句子来佐证. (三)古今异义 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汉天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