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种融雪抗冰道路沥青研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种融雪抗冰道路沥青研制开题报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一种融雪抗冰道路沥青的研制 系 名 称:石油化工学院 专 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生姓名:薛皓 学 号: 1132060126 指导教师:丛玉凤,黄玮 2015年 3月20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低温寒雪季节,中国许多北方城市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经常遭受冰雪的危害,导致路面抗滑性能急剧下降,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给人们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及安全带来很大影响。2008年中国南方多个省市都遭遇了罕见的雪灾及冻雨天气,2012年贵州大范围冻雨使得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造成大量出行旅客滞留。因此,冬季对于路面积雪结冰的处理一直都受到高度重视,这也成为一个困扰着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部门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路面除冰雪技术主要有被动型和主动型两种。其中,被动型除冰雪技术主要是指采用人工、机械和融雪剂3类方法,而主动型除雪技术则是在工程建设期预先采用相关技术使路面具有特殊功能以达到后期融雪除冰的目的。 辽宁省现行高速公路路面主要采用沥青路面技术,冬季降雪后,融雪材料直接撒布在冰雪覆盖的沥青路面上,上面层是受融雪材料影响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层面。所以本研究以辽宁现行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的SMA一13L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融雪材料对沥青路面主要性能的影响研究。 氯盐为主料的融雪剂仍是国内外最主要的融雪材料,其具有冰点低、融雪化冰能力优、原材料易得、货源充足、价格便宜等优点。而非氯盐类融雪剂由于冰点低、融雪化冰能力差、难以获得、价格昂贵等局限性,并没有被大量应用。从环保和使用性能综合考虑,融雪剂应用与研制的热点还是集中在几种常用氯盐按一定配方复配,再加入减少腐蚀的缓蚀剂及有利于植物生长元素或改良土壤等技术上。以氯盐为突破口,以冰点降低理论、金属防腐理论、植物伤害机理、土壤盐化机理为依据,研制高效环保型融雪剂是可行的。难点是各种氯盐掺配比例、缓蚀剂、促进植物生长元素的选取与剂量,以及改良土壤物质技术选取。环保混合型融雪剂是国内外应用研究的热点,从融雪剂的功能、环保方面都优于单纯的工业盐氯化钠,能很好地满足辽宁高速公路除雪要求。 2002年国际道路协会(PIARC)在日本举办了国际冰雪道路技术大会,会议将抗冻结路面技术作为冰雪道路主要的研究方向。抗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分为化学类、物理类与物理化学综合类3种,蓄盐类路面和自应力弹性铺装目前已经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但是使用上仍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改进。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抗冰道路沥青的研制涉及各个学科,抗冰手段多种多样,彼此之间并没有做过比较,分析其作用原理,及使用过程,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实际道路状况,提出抗冰技术的改进方向,指出道路抗冰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本课题主要研制融雪抗冰道路沥青。实验以三氧化二铝作为材料的载体,醋酸钙镁和氯盐作为降凝点剂并将其负载在载体微孔中,利用有机硅疏水剂来调节材料疏水性,以丙烯酸酯包裹融雪抑冰材料颗粒,制备成融雪抗冰颗粒,其后,将颗粒混融于基质沥青中,制备融雪抗冰道路沥青。同时,将沥青中混入粒径较小的还原铁粉以及掺拌少量炭粉。实验中对醋酸钙镁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以及调节材料疏水性,以达到材料融冰雪性能与长效性的平衡点;探究还原铁粉与炭粉的加入量,同时在介质氯盐溶液中产生电化学效应,放出热量,起到融雪抗冰的作用;研究融雪颗粒加入量,以使融雪抗冰沥青的融雪性能和路用性能达到最佳状况。 三、课题进度安排 1—3周: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知识积累并对要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思路。 了解实验中相关物性、仪器等使用方法,完成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引言等。 4—5周: 外文翻译并继续进行材料积累,着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准备仪器、 药品等。 6—10周: 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记录好实验数据并作分析处理。整理相关的 实验材料为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11—13周: 进行论文的初稿撰写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复核。 14—16周: 进行论文的修改、排版、装订等后续工作,并准备答辩。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五、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