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宣德青花双凤纹长方扁炉鉴评
西安古瓷鉴藏家陈永昌君珍藏一尊署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双凤纹长方香炉,承蒙见示,深为这尊世所罕见、虽伤犹珍的礼器所震撼。
此炉高20.6厘米,长方炉口和长方炉足尺寸皆为22×14厘米,炉身长35厘米,宽20厘米。腹部用三道弯如意头连成大开光区,内画双凤衔莲上下翻飞主纹饰。炉体正面颈部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书楷体款(图1);炉口平面绘一周缠枝灵芝纹;颈侧一周分别用3~5个折枝莲图案装饰;腹外壁四周棱角用单线勾如意云边饰(图2)。炉足呈如意式并以单线勾边,炉底刷酱红色护胎釉(图3)。
对这尊造型端庄、纹饰华贵的宣德官窑款大香炉,笔者认为从以下8个方面鉴识,足以证真。
一、胎质白润细腻但可见微隙,参照器物的大小、厚度来掂量,手头适中,这些都说明此炉所用泥料为古代传统工艺加工之优质产品,惟官窑可用。
二、釉质纯净肥润,白中泛青,侧视釉面,可见均匀一致的“橘皮纹”,此为宣德器青花釉面之特征。
三、青花料呈色浓艳青翠,蓝中微泛紫,青中蕴淡绿,色料稍显晕散,浓重处有“铁锈斑”,抚摸有下凹感。侧视纹饰,则见除浅淡处外,皆有向胎面沉降现象,纹饰笔道中多有呈串珠状的青料缩聚微粒。这些特征都说明此炉纹饰系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
四、所有纹饰(包括主纹饰和边饰)都采用宣德时代典型画法,画面开光用三道弯如意头连成,系沿袭元代风格。
五、颈部所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书楷体款,笔法老到,气韵流畅,字体秀丽,工整规矩,属宣德官窑款中书写上佳者。
六、炉身外部有长期使用的痕迹,这些痕迹分布正常,表现适度,与人为作旧者有明显区别。
七、炉足外底之酱红色护胎釉色泽正常,包浆真实,毫无伪作疑点。足底四角着地处磨痕光润,具长期“软磨硬”之细腻手感,高倍放大镜下审察也毫无人为打磨作旧迹象。
八、此炉正面右侧棱处由肩至底曾断裂,用铁质扒钉整合。细察断裂处,无人为敲击致损迹象,扒钉铁锈亦自然,非人为作锈。
这尊香炉的鉴定也带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1998年秋,我初访景德镇,一位朋友送我一枚当地发现的明宣德官窑青花双凤纹瓷片(图4),它上下呈弧形,内壁窝角处为横向接胎痕。朋友说它可能是大罐腹部接胎部位的残片,因烧制时窑温过高,致使罐体从接胎处变形塌陷,故而残片呈弧形。但细看瓷片,发现胎、釉及青花纹饰烧成效果恰当,毫无过烧迹象。自此,这枚瓷片的出处就成为我多年来一直未解的谜团。现在,将这枚瓷片在陈先生的藏炉上一比对,正与炉侧腹部的一部分在弧形弯度、接胎横线、纹饰部位等方面几乎完全吻合,惟纹饰点缀上稍简约。两相比照,我长期以来费力求解的谜团尽皆冰释。
综上分析,此炉系明宣德官窑青花器无疑,那么,它的珍贵之处何在呢?
首先在于工艺之精。此炉的炉身用4大4小8片弧形单元粘接成2大2小的4面椭圆形壁体,然后镶拼成扁体,腹内壁中部可见一圈接胎痕,这种工艺在明早期官窑青花器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从现代制胎工艺考量,其制作之难,也非高手不敢为。而此炉在炉身同炉口、炉身同炉底的上下连接上,采用了一种特殊且极为隐蔽的工艺方法:炉身、炉口、炉底分别做成后,组合整器时除用泥浆粘接外,在炉身和炉口、炉身和炉底连接处上下分别各用6枚瓷质销钉穿连固定。如此,炉烧成后即使粘接不紧,炉体上下各部分也绝不会脱开。这些销钉痕从器物外部根本看不出来,内底也因釉汁覆盖而难以察觉,炉身和炉口之间的穿连销钉更隐藏于炉口内沿下部的深处,不伸手进去细摸是发现不了的。
其次在于存世之稀。宋代五大名窑器,元青花,明代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清三代官窑器,对这些精稀名品的拥有量已成为博物馆和收藏家地位的标志,亦成为国际国内拍卖行槌下屡创天价之物。此炉不但以明宣德官窑青花器的身份彰显珍贵,而且以其造型称奇。遍查有关资料,这种口、底呈长方形,而腹部俯视为方形,侧看为扁圆形的香炉十分罕见,惟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尊与此炉器型、青料、纹饰和款识完全相同的宣德青花双凤纹长方炉,该炉除高度稍低外,其他尺寸与陈氏藏炉完全一致(图5,转拍自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明初青花瓷》一书第119页)。如果从工艺上比较,陈氏藏炉甚至胜过故宫藏炉:陈氏藏炉制作规整,方口平正,故宫藏炉方口下塌,边棱不直;陈氏藏炉绘画细致,一丝不苟,故宫藏炉边饰小气,稍欠工整;陈氏藏炉题款认真,布局匀称,故宫藏炉写款不精,高低参差;陈氏藏炉窑温适宜,青料呈色恰当,故宫藏炉窑温偏高,青花过分晕散。
当然,从完美程度来看,故宫藏炉口沿微有小伤,炉底开裂,陈氏藏炉破裂,皆令人遗憾唏嘘。虽如此,陈氏藏炉的珍贵价值也是绝不可低估的。
责编少华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