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人类的文学起源――神话起,一直到今天的文学艺术,女性作为主要人物,或作为次要、点缀性人物,始终是被陈述的对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音乐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概念化和模式化。不管是什么具体形象,无疑都烙上时代的印记。可以说,女性音乐形象与社会的女性观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一、女性形象与女性观的必然联系       女性观作为社会意识,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世界、对人生价值看法的一种反映。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变化中,女性观也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初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妇女从事采集工作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无论在生产还是婚姻中,妇女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推崇。而之后,男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1840年进入近代的时候,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社会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受西方资产阶级女权思想的影响,“男女平等”思想逐渐确立。在戊戌维新以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伟大变革中涌现出的一批杰出女性,她们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冲破“三从四德”的束缚,投身政治运动。女性的自觉意识开始觉醒。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女性观作为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长足进展。从历史长河里留存下来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观不是孤立的,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受到同一时代其他社会意识诸如哲学、宗教、艺术等的影响,并与之相互作用。这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人文艺术上的反映,也无疑打上了社会历史的烙印。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转型与女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女性观的转变同样受社会转型与女性发展的影响。人们逐渐改变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充分发挥女性的潜能,以使女性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这段时期音乐的女性形象是在多元化的社会状况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社会意蕴。      二、传统女性音乐形象      古往今来,关于女性的赞美有很多。在道家的论述中,女性曾被比拟为五行中的“土”,有“载物之德”。在很多文化中,母亲、母爱被尊崇至很高的地位。女性在文艺作品中也往往成为美、善、爱的化身。女性具有独特的优势,女性温柔,以柔克刚;女性美丽,以美丽装扮世界;女性善良,以善良打动人心,这些都是女性的天然品质。   作曲家的女性形象既是时代的反映,也对女性以及对社会起着教化和规范作用。对传统的女性形象的划分形式可以有多种,既可以用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定义有关的如“德、言、容、功”等划分,也可以按照伦理道德的褒贬来划分,又可以按照女性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等。   现主要以20世纪初至改革开放前的音乐作品为例,来分析女性音乐形象。这段时期,具有女性形象的音乐作品,多为男性作曲家所创作,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母亲型。母亲代表了崇高、母爱,也代表了男性社会的一种女性形象,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母亲作为一种伟大的象征,很多作品借用歌颂母亲,歌颂我们伟大的党。《妈妈教我一支歌》(杨涌词、刘虹曲)通过妈妈为儿女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表现了妈妈对祖国执著的热爱以及对祖国饱含深情的赞颂,“这支歌伴随她走遍祖国山河”。并且,作为儿女不但演唱妈妈所教唱的歌曲,还把歌声化为力量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党啊,亲爱的妈妈》(龚爱书/佘致迪词、马殿银/周右曲)通过对妈妈细腻的描述,展现儿女对母亲的赞颂、热爱和尊敬,以此升华把妈妈比喻为党,党的儿女在党的指引下健康成长。革命音乐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以“母亲”形象出现,它叙述“母亲”、“受苦”与“遭难”的故事,强调生活的困苦、生存的危机。   第二种是受难型。女性往往作为弱者的代名词,创作者经常利用女性的声音来强化音乐形象以及对社会的不满。《黄河怨》利用女性哭诉的声音道出了“我的仇和冤”,痛骂没有心肝的“鬼子”,思念被鬼子害死的“宝贝”,牵挂远在天边的“丈夫”,无数的苦楚让女主人几乎失去了求生的渴望。女性的声音代表了贫苦受难的大众的心声,令人心痛。《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利用女儿的口吻,通过叙事性的故事,揭露了恶霸丧尽天良的事实。而爹娘数九寒天,没有钱没有衣裳,全家人期盼着共产党为洪湖的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聂耳曲)表现了一群歌女为了生计,“饥寒交迫”、“到处哀歌”、“被鞭挞得遍体鳞伤”,饱尝了人生的痛苦滋味。   第三种是英雄型。世人常有英雄情结,古今中外大抵如此。中国的文人士子中则有“芳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的说法。通常,女性英雄形象代表某一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