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沪教版七上梅岭三章课件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陈毅元帅 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梅岭三章》就写于三年游击战争 中最艰苦的岁月。 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 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 看一看 读一读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jīng()旗 yán( 阎 )罗 fēng( 烽 )烟 遍种(zhòng) 伏 潜伏、藏匿 得 能够 脱 脱险 旋 不久 涯 尽头 听一听 想一想 《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 诗歌段落,后泛指文章段落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 写作缘由 ,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 乐观向上 的革命精神。 课前热身 悬 dàng * 断头今日意如何? 断头今日 即 今日断头倒装 局势险恶 英勇面对 统领全诗 创业艰难百战多 追忆战斗生涯 “泉台”、“阎罗” 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回首平生:豪情无限 *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927年“八一”起义~1936年梅山被围 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 伍子胥头悬国门 反其义而用之 即便牺牲 亦要头悬城门 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 面对当日:勉励战友 * 投身革命即为家, “投身” 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贰志的高风亮节。 “血雨腥风” 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四?一二”大屠杀、五次反革命围剿、眼前残酷的现实。 “应有涯” 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 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 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 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 *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创业艰难百战多 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 南国烽烟正十年 展望未来: 信念坚定 共产主义理想 * 2、用自己的话描绘“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场景。 “大军十万打阎罗” 1、“旌旗十万斩阎罗”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表达 陆重叙述 陈重描写 抒情 壮而不悲 勉励战友 捷报告慰 壮中有悲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大而缓慢。 * “断头今日意如何” 即使牺牲仍要革命 头悬国门不忘革命 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 回环反复 酣畅淋漓 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 “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血雨腥风”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 借喻 借代 与 借喻 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 1、《梅岭三章》中 统领三章的句子“ 断头今日意如何 ” 。 2、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