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浓NaOH溶液
浓NaOH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褪色较快),原因何在? 现象探秘:浓NaOH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褪色较快),原因何在? 现象探秘:浓NaOH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褪色较快),原因何在? 现象探秘:浓NaOH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褪色较快),原因何在? 现象探秘:浓NaOH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褪色较快),原因何在? * 【例题】(2010江宁一模-25)(部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的原因。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思路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一简单的实验出现了超乎预想的现象,借助有序的发散性思维提出各种猜想,这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例题】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否合理? ▲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_(写离子符号), 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例题】 [设计与实验] (3)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另一支密闭的装有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纯净的H2,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在密封的环境下滴加酚酞试液。右图氢气应由导管口 ▲ (选“a”或“b”)处通入。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思路分析: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显然“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这个理由是合理的。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OH—。借助逆向思维,用H2去除溶液和液面上层空间O2的干扰,应该将H2由导管口b导入液面下,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 【例题】 [设计与实验]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实验方法 [得出结论]丁同学的猜想正确,溶液褪色的原因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大小有关。 思路分析:丁同学的猜想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设计实验应该控制的就是浓度这个变量,对比分析。 若浓度大(或小)的溶液中红色最终消失,而浓度小(或大)的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证明红色消失与否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实验方法 【问题解答】实验探究表明:酚酞遇碱显红色受到溶液中OH—浓度的影响,若溶液中OH—浓度过大,又显无色。 【高中视角】 pH<8.2的溶液: 8.2<pH<13 的溶液: pH>13的溶液: 【延伸思考 】1.许多感觉到的东西(如碱与酚酞的显色反应等)我们并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在研究碱与酚酞的显色反应时,我们用一些跟“量”有关的实验方法来说明问题(即使是半定量的),若不注意“量”来讨论问题,往往会使我们“雾里看花”,永远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有了“量”才更科学)。常言说,现象是入门的向导,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剥开迷雾”后的现象能够重复(排除偶然性),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原因,即使不能用现有的理论、观点顺利解释,也应当相信实验事实。恰恰在这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才是开展化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实验创新的重要契机。 【延伸思考 】2.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OH—,其浓度足以使得酚酞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吗?同样可以通过控制浓度变量设计实验来探究,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框架一线城市TOP50楼盘明细.ppt
- 桂林植物园迁地保存物种信息数据记录与管理.ppt
- 框架2.0介绍-0909更新.ppt
- 框架2.0及分众数码海报制作流程.ppt
- 梁育勤 绿野寻踪-厦门植物园(压缩).ppt
- 案例墙精选案例.pptx
- 梯队整合理论的应用(马韶峰).ppt
- 梦源团队 梦源网电子商务项目展示.ppt
-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201107-企业版.ppt
- 构音语音训练-构音PCT法.pptx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