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风——郑州——中国古代的商战智慧
* 三、独特的商帮文化造就了庞大的高质量的商业队伍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 广东粤商(分潮商、广商);山西晋商;徽州(古徽州府商人,今安徽黄山等地区)徽商;陕西陕商(秦商、关陕商人);福建闽商(分闽南商帮和闽东商帮);江右(江西)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商;宁波、龙游(浙江中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十 大 商 帮 * 商帮的形成,起初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万里长城驻军的粮食供应,明朝实行的“开中制”(1371年)以盐换粮,成就了晋商,也成就了徽商。大槐树下的洪洞大移民,把晋商的商业思想传到整个中原地区,并逐渐向全国漫延。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 “开中制”揭开了山西商人五百年繁荣的序幕,头100年间,山西商人完成了原始积累。 在山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儒家的“土、农、工、商”。雍正皇帝曾在一个奏折上批示到:“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犹肯力农,再次者入营伍,最下者令读书。。。。。。重商观念的形成。是晋商崛起的极为重要的 一步! 明弘治五年(1492年),实行“开中折色制”,即可以用纯银领盐引,使晋商在夺取盐区控制权外向多元化发展。 乾隆20年(1755年),限制俄商赴京贸易,把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榆次常威梦见孔圣人:“子可学端术”,开始运茶叶到恰克图,其子常万达是中俄贸易巨子。由于常家的茶质量好,讲信誉,很快赢得了俄政府的信任,把茶庄开道莫斯科,赤塔和欧洲一些国家。长达万里的茶叶贸易商道,叫“茶叶之路”,可与“丝绸之路”并称。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晋 商 * 晋商的代表人物 1、祁县乔贵发开发包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 子乔全美→孙乔致庸 2、榆次常威梦圣人立大志(孔子:子可学端木) →常万达把“大德玉”改为茶庄,开拓“万里茶叶之路”,居功甚伟。 3、1823年农历正月初一,平遥雷履泰用汇票改变了中国商业货币流通形式,实现了传统金融业的革命。 4、太谷曹家始祖曹邦彦是个走村卖砂锅的小贩… …曹三喜在朝阳县创业(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民国27年统计(1938年),曹家经商300多年,商号640座,经营业务达20多种,资产达1200万两白银,雇用掌柜、伙计达3.7万人之多,商号遍布国内外(大托拉斯)。其中,曹氏商业主体的“三多堂”就有商号400余座,资本达600余万两白银。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 晋商经营管理经验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充分放手,给管理者授权(贾继英、雷履泰、闫维藩) 3、分配机制(“银股”与“人身股”) 4、联号制(大号管小号,分层管理) 5、财务监督(钦差制) 6、制度与培训(号规与培训)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 徽商从广义上说涵盖了全部安徽人的商人群体。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朝中叶,衰落于清末。徽商开始以盐为主业,从明万历45年(1617年),到清道光10年(1830年),这200多年间,是徽州盐商的极盛时期。徽州孕育了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商四德:一、货真;二、价实;三、热诚;四、守信 徽商的文化:其货无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骛,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徽商 * 胡雪岩的“戒欺”巨匾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 * 徽商的代表人物 1、祝确,号称祝半州(朱熹的外祖父),他所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城的一般。 2、马曰琯,小玲珑山馆是马氏藏书楼,藏书多达10余万册。1772年,四库全书馆成立,马的儿子马振伯献书776种。 3、江春,乾隆六次下江南接待之事,江春出力甚多,个人捐银30万两。乾隆为他手书”怡性堂“匾额。 4、鲍漱芳,1805年,黄淮水灾,他捐米6万担,捐麦4万担,赈济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从开山归海,他集众300万两。疏浚芒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