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oc

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一)我国超级稻育种进展 1、我国水稻育种概况 从1949~2002年,我国水稻在播种面积增加不多(9.7%)的情况下,总产增加了2.6倍。在诸多科技贡献中,水稻育种成就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生产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忠玉等(2000年)对5个省份水稻单产提高的科技进步因子分析表明,品种改良的贡献率平均达30.6%(表2-1)。 表2-1? 1985~1994年不同省份水稻遗传改良对产量的贡献(马忠玉,2000) 省份 科技进步产量 (公斤/公顷) 品种改良产量 (公斤/公顷) 品种改良 产量贡献率% 贵州 825 225 27 广西 1110 165 15 湖南 1278 567 44 安徽 750 281 37 辽宁 1270 380 30 平均 1046.6 323.6 30.6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选育出矮秆水稻良种,比国际稻IR8的育成早了10年,是世界范围内“绿色革命”的发源地。70年代中期,我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建立了种子生产体系。9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在世界上首先育成超级稻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程式华等对华南稻区自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应用的代表性品种的产量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肥力水平下,从高秆品种到矮秆品种到杂交水稻,每个过程单产均以50公斤/亩的台阶跃升。 (1)矮化育种。水稻栽培品种由高秆演变为矮秆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以矮秆水稻作为育种目标是在中国首先提出并获得划时代成就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台中在来1号、广场矮和矮脚南特3个矮杆稻种的首先育成,不仅标志着水稻矮化育种的新纪元,而且也引导了世界性水稻育种方向的转变。深入研究表明,籼稻矮源的半矮生基因主要由隐性单一基因sd1所控制。 与高秆品种相比,矮秆品种表现为耐肥抗倒、叶挺穗多、收获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0%以上,从而深受稻农喜爱。其推广速度之快和普及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矮秆品种从50年代末开始推广,60年代中期已基本实现矮秆化。1956年水稻总面积5亿亩,平均亩产165公斤,总产825亿公斤;至1966年,亩产已突破235公斤,总产达954亿公斤;矮秆品种的不断改良,使水稻单产不断提高,至1978年,全国水稻单产达到265公斤,总产达到1369亿公斤。即水稻矮秆良种化促成了我国水稻亩产从50~60年代的150~200公斤水平跃上70年代的250公斤的台阶。粗略估算,矮秆品种迄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0亿亩,平均比高秆品种亩增150公斤,累计增产稻谷22500亿公斤。 (2)杂种优势利用。1964年,袁隆平先生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1970年,其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崖县普通野生稻自然群落中,发现花粉败育型不育材料。通过全国的协作攻关,1973年成功地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1975年又实现杂交粳稻三系配套。选育出的不同类型的杂交水稻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商品化利用的国家。 三系杂交稻1976年开始推广,1983年全国播种面积突破了1亿亩,1991年为鼎盛时期,全国播种面积达2.6亿亩。三系杂交稻的推广促成了我国水稻亩产从80年代中期跃上了350公斤的台阶,1995年亩产突破400公斤,1998年亩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24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45亿亩,单产比常规品种提高10%以上,累计增产稻谷4000亿公斤。90年代后期,我国又在世界上最早育成两系法杂交稻,至2002年,两优培九种植面积突破1200万亩,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3)超级稻育种。“中国超级稻研究”是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业部重大科技项目。1998年和1999年又被列入总理基金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1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863计划。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超级稻应具有分蘖适中、剑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秆坚韧抗倒、穗大粒多的形态特征;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库源流协调的生理机能;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性状聚合的遗传基础。开展超级稻研究,就是要促成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力争为2010年达到全国水稻平均亩产460公斤左右,并为在2030年水稻产量跃上500公斤的新台阶做好技术储备。 2、我国超级稻育种概况 受国际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的启发,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