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安城际铁路某特大桥连续梁监控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1.1 新建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1.1.2 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指南)、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3 施工现场调查资料、企业施工经验、劳动力及技术装备、专业化程度、机械设备实力、综合施工能力等。
1.1.4中南大学《宁安铁路无砟轨道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1.2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XX特大桥(DK99+714.59-DK112+663)连续梁线型监控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XX特大桥(DK99+714.59-DK112+663)跨越规划青弋江分洪道、芜铜铁路、XX、峨溪河及淮九公路。区段内有八处连续梁,详情见下表:
编号 中心里程 结构形式 备注 1 DK105+710 40+64+40m 跨越XX第二道河堤 2 DK105+894 32+2*48+32m 跨越规划青弋江分洪航道 3 DK109+071.97 48+80+80+48m 跨越既有芜铜铁路 4 DK110+156 60+100+60m 跨越XX主河道堤坝和XX主河道 5 DK110+524 48+80+48m 跨越XX主河道堤坝 6 DK110+685 48+80+48m 跨越峨溪河 7 DK110+961 32+48+32m 跨越峨溪河堤坝 8 DK111+246 40+64+64+40m 跨越淮九路 连续梁为变高度变截面单箱单室、直腹板箱梁,梁高按圆曲线变化。梁体按纵向、横向、竖向全预应力设计,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采用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
2.2地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0.45s。
2.3气象情况
XX特大桥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梅雨集中,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降雨丰沛集中。区内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占年降雨的6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mm,最大日降雨1895.5mm,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都会出现一段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多年平均气温15.6℃,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1.1℃、-13.0℃;一年中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7℃。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风速3.3m/s,年最大风速24.3m/s。
2.4主要技术标准
⑴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⑵ 正线数目:双线。⑶速度目标值:250km/h。 ⑷线间距:4.6m。 ⑸ 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
⑹轨道类型:有档肩的新型无砟轨道。
第三章 线型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型控制包括监控计算和施工监测,监控项目主要包括线形和应力。XX特大桥连续梁线型监控分析采用桥梁专用有限元程序桥梁博士V3.0对桥梁平面建模及用MIDAS/CIVIL对桥梁空间建模进行计算。
3.1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分横向线性控制和竖向线性控制。
①横向线性控制:先按设计每节段梁长结合每节梁段中轴线偏角计算确定每节梁前后端中心点坐标;然后按理论公式计算出曲线梁每节段内外侧弧长,分别在每节梁顶翼缘板端部做上标记,并与梁端中心点连线确定内外侧梁段长度。
②竖向线性控制后锚和前支点的变形挠度挠度挠度
②观测
采用索佳-SDL30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度级别S1,及检校后的3m板尺把高程控制点引至0#块梁段顶面上,标上明显标记并保护好。在以后的施工期就以此点为基准,作为其它水准测量的后视点,得出所测梁顶的高程。每一墩顶至少应布置两个基准点,每次测试时首先应进行基准点之间的相互校核。对于这些基准点,要求施工单位每隔一个月复测一次。
3.2.1.2轴线偏位测量
主桥平面线形控制主要是监控每施工一个箱梁节段,桥轴线实际平面坐标是否与设计平面坐标吻合,防止箱梁横向出现偏差。平面监控测点设在箱梁顶面中心。
用钢尺找出前端梁段的中线并做标记,采用视准法直接测量其前端偏位。即将全站仪架设在墩顶梁面中心,后视另一墩顶梁面中心,视线为基准线,在梁前端中心标记处放置小钢尺,钢尺基准点与梁端中心点重合,用仪器直接读取钢尺读数,即为轴线偏位值。
每块节段施工时均进行轴线偏位测量。
3.2.1.3墩顶沉降测量
墩顶沉降测量采用全站仪在一侧设置两个站点,测出墩顶测点的三维坐标,以便得到墩顶标高值。每一测试工况下的变位即为测试值与初始值的差值。初始值为主墩刚建完后在气温恒定、无日照影响时自由状态下的测量值。
墩顶变位采用TOPCON GTS-601 全站仪测量,仪器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1mm+1ppm。每块节段施工时均进行墩顶沉降测量。
3.2.2 应力监测
由于设计计算时采用的各项物理力学或时间参数和实际工程中的相应参数值不可能完全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