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与心血管病PPT
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第一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高血压患者超过1.3亿,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增300万以上。每年新发脑卒中120-150万,死于脑卒中的达80-100万,残障者更多。
全国每20秒钟就有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每13秒钟有一名脑卒中患者死亡。目前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40%。;当前心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特点,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的9月29日定为世界心脏病日。
;脂类;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血脂异常分类:
????1)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发现:
基线血清LDL-C水平与其后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有显著性关联,LDL-C每升高1mmol/L可使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增加36%,缺血性卒中增加31%。;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中国MONICA):
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呈北高南低分布,同一地区无明显性别差异;200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hina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CCEP):
/subjectroot/ccep
旨在充分运用在胆固醇干预方面的临床研究证据,贯彻我国的血脂异常干预建议,对全国临床医生开展系统的教育。以医生教育为主,同时探索病人教育模式;建立起“循证医学”为核心的预防和干预模式,进一步促进我国冠心病临床诊治的系统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三)性别:国外各年龄段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四)吸烟:吸烟会使血压立刻上升,心率加快;吸烟会提高促使血液凝固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吸烟会降低HDL-C。;
(五)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有更高的胆固醇水平。
高血压病人的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降低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
;(六)糖尿病: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AS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虽不如非糖尿病患者高,但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生成,易于氧化修饰,并易被单核细胞摄取。
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抗脂肪分解的作用受损导致过多的游离脂肪酸溢出到骨骼肌和肝脏,而发生脂质异常,表现为低HDL-C、高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TG升高等2型糖尿病的脂质异常特征。; 近来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及内脏性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它们可能属于一种代谢综合征,由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直接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许多研究也显示高胰岛素血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如HDL-C水平降低,TG水平升高)相关。
;(七)肥胖:
肥胖诊断标准: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 102厘米; 女性腰围≥88 厘米
肥胖常使AS的危险因素呈聚集状态,大大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
WHO指出:亚洲人群6个月内体重降低5-10%,足以对肥胖相关伴发症起到改善作用。;二、营养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3.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橄榄油(油酸 C18:1)
在降低血清TC的同时,不影响甚至稍增高血清HDL-C;而且摄入MUFA比PUFA能增加LDL的抗氧化能力。
4.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植物油、深海鱼油
亚麻酸(n-3)在豆类及硬果中含量较多 亚油酸( n-6 )则存在于各种植物油中;5. 反式脂肪酸:人造黄油、煎炸油、花生酱稳定剂和乳化剂中含量较高。
反式脂肪酸对于血清LDL-C的作用接近于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二)能量和碳水化物;(四)维生素;(五)矿物质;4.铁:铁过负荷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