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精选

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 【 标 题】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 【英文标题】The Basic Literary Views of Chinese Ancients   WANG Xianp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 作 者】王先霈 【作者简介】王先霈(1939),男,江西九江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 华中师范大学 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79 【内容提要】“五四”以前,文人所持有的文学观主要有三种,即:以文为用、以文为哭和以文为戏,它们不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始终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依然发生影响。在上世纪5070年代,我们对“以文为用”评价偏高,对“以文为戏”则多有贬责。其实,这三种文学观各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应该以历史的、科学的眼光给以冷静的分析。 【摘 要 题】学科探索 【英文摘要】Up till the May Fourth Movement,Chinese intellectuals mainly had held three kinds of literary views,namely,literature for the practical purpose,literature as a way of complaint and as a way of recreation.These views had alway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over 2000 years and are still exercising influence up to now.During the 1950s1970s,we set a high value on the first view but a lower one on the third.In fact,each of the three has their positive as well as negative points,so that analyses of them should be made from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perspectives. 【关 键 词】文学观/社会性/情感性/娱乐性   literary view/social property/emotion/recreation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2  古代的文学思想,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和非常丰富的内容。古代的人们提出论证、实践过的文学观,多种多样。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情势不同,自身的处境不同,其文学观也就千差万别。同一个人,文学观常常可能前后变化,或者同时容纳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成分。但是,截至“五四”以前,社会的体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人可能有的选择,保持着基本的模式;通行的、常见的文学观,也保持着基本的模式。文人的遭际,无非是“穷”和“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学,或者是“兼济”的舟楫,或者是“独善”的伴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文为用、以文为哭和以文为戏三种态度。     一、以文为用   以文为用的文学观,主要是所谓社会的“积极成员”(注: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说到,统治阶级中的思想家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泉源”,“另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和幻想则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见该书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北京。普列汉诺夫说,“功利主义的艺术观不论与保守的情绪或革命的情绪都能很好地适应”,对某种社会制度或社会理想怀有强烈的兴趣,就会倾向这种观点,见《艺术与社会生活》,《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834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北京。)所持有和维护的。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之时,郦食其着儒衣由侍从通报求见,刘邦说,“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chēn@①目按剑”闯进,对刘邦说,“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其实,他所起的作用,还是儒人的作用。刘邦得天下,有儒人的一份功劳。几年后,汉初的文臣陆贾,时时在刘邦跟前“说称《诗》、《书》”;刘邦很不耐烦地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复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这里说的“文”,是广义的文,是文化,其中自然包括了艺术文学。文和武一样,是统治阶级长治久安的不可缺一的两手中的一手。司马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