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年级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模

实验报告:中年级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模 邬桥中心小学 张耀辉 一、问题提出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信息的加速,复杂多变的社会对人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次机遇都在迫使人们思考,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知识经济时代强烈呼唤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因此,近年来教育界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不少数学教师由于对学生思维训练不当,由此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数学教学任务繁重,若再纳入课堂教学来训练,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势必挤占授课时间,影响教学质量。许多教师不同意以上观点,但缺乏实证性研究。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用实证性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且探索出运用创造教学原则,选用创造方法,培养创造思维,挖掘创造思维训练点这四要素构成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模式。基本假设是: 1、思维训练不应是数学教学的负担。 2、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发展。 3、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提供条件,因此,必然会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生基础知识技能成绩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根据智力水平,学业成绩相当的原则,从本校三年级的五个教学班中,选三⑴班为实验组,三⑷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7人,对照组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两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8.17岁。数学二年级期末成绩,实验组学生平均82.2分,对照组学生平均82.4分。 2、教学策略(自变量) ⑴实验组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依据现行教材认真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地运用情境导入、联想发散、比较分析、集中聚合的思维训练模式且进行发散提问,延迟评价、一题多解、集体讨论、问题解决、指导发现,允许跳跃思考等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对照组则不系统地运用这些策略和模式。 ⑵实验组每周一节的数学自修课改上数学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巧算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照组仍上常规的数学自修课。 ⑶实验组不论是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学科活动课,都要十分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都要贯彻创造性思维原则。 3、预期目标(因变量) ⑴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实验组学生在以下方面要有明显提高,并超过对照组: ①思维的流畅性:a、思路畅通少阴,敏捷迅速;b、在短时间内能反馈大量信息量。 ②思维的变通性:a、思考能变换类别,随机应用,不局限于某一方面;b、能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思维的独特性:a、反应与众不同;b、能提出聪明的解决办法;c、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⑵通过实验,来完善学生思维品质,达到创造思维境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实际能力,探索出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思维训练模式。 4、干扰变量的控制。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要大体相当。 ②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任课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要大体相当。 ③实验组与对照组所使用的教材相同,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时间大致相等。实验组不另外加课时。 ④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研究过程。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A)和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思维之前、后测比较。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三大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为了探索学生创造思维发展情况,我们以发散思维三大特征作为依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了前后测试,前测成绩见表3,后测成绩见表4。 表1实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思维前测成绩比较。 N Max Min x S Z 总分A B 40 42 110 105 15 25 68.88 65.6 24.66 20.46 0.65 流畅性A B 40 42 40 40 0 0 22.75 22.74 10.86 10.37 0.01 变通性A B 40 42 55 45 0 15 30.13 28.45 12.83 9.59 0.67 独特性A B 40 42 40 40 0 0 16.13 14.52 13.37 14.13 0.53 表1显示,在实验开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绩,三个项目分和总分均无显著差异,特别是流畅性的平均值两组相当一致,说明当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相当的。 表2实验组(A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