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肠痈诊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肠痈诊疗方案

肠痈诊疗方案(2013年) 肠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肠痈 ICD编码 BWV020 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ICD编码 K35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主要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 (2)次要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热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转移右下腹。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B超、CT影象学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适应症: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轻或腹膜炎已有局限化 ;③阑尾炎性包块或脓肿;④伴存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手术禁忌者 。 1、西医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短时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三代+甲(替)硝唑等;使用解痉剂如。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克,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0克,天花粉50克,共研细末。 4、中医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阑尾穴(双侧),配穴:高热痛甚加曲池、内庭,有包块者加天枢(双侧),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不舒加大肠俞。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隔15分钟强刺激1次,1日2次。 (2)、耳针:阑尾穴、交感、神门、大肠等,每次选用2-3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1日2次。 (3)、肠痈患者多见腹胀,腑气不通,大便难解,可选用针灸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针法取足三里、合谷、阑尾穴、内关等,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电针可提高疗效。灸法取足三里、气海、关元等,每次20-30分钟。 二、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均可早期行阑尾切除术。适应征:①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②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及休克;③婴幼儿急性阑尾炎;④妊娠合并较重的阑尾炎;⑤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⑥阑尾蛔虫症。 三、特色教育 1.饮食调护:古人曰:“病得其养”。饮食除了热毒炽盛型外均应给病人一些清热解毒的流汁、软食,恢复期用健脾益气之品,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高热的病人多给高热量和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2.健康教育 恢复期病人应避免饮食不节、劳损过度及情志失常,教导病人适寒温,适劳逸,节房事。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难点分析: 我科收治的阑尾炎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二)应对措施: 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肠痈主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热等症。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以腹痛的程度、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的程度为主要依据,食欲及腹胀程度为次要依据。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