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寒地区建筑创作中热湿环境设计讨论
【摘 要】文章以严寒地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基调,把握本地区地域文化,采用适宜技术,利用自然光、运用自然风,从建筑外部环境规划、建筑本体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三方面来讨论严寒地区建筑创作中热湿环境的被动式设计,在节能前提下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丰富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严寒地区;建筑;热湿环境;设计策略
Studies of Thermal and Wet EnvironmentsDesign of Architectural reation In Severe Cold Area
Li Li-juan??1,Wang Yi-yuan??2
(1.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3;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Abstract】Articles in severe cold area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he tone, to grasp the region of local culture, the use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e use of natural light and wind, from the architectur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rchitecture body design and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of three to discuss passive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thermal and wet environment in the area. In energy saving premise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rich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y.
【Key words】Severe cold Area;Architecture;Thermal and wet environment;Design strategies
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好室内外环境,缓解由于过多得热和失热而带来的不舒适,让人满意地从事各项活动。建筑设计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即一种环境,从建筑热工来看,是一种热湿环境的适宜性、舒适性。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热湿环境的形成。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针对热湿环境问题进行设计研究,设计师才能真正地为人们创造一个生态的工作、生活环境。
1. 建筑外部环境规划
室外环境设计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基础,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热湿环境的策略,需要从建筑周围微气候出发。先从外部环境做起,合理的场地规划和建筑群布局可以改善局地环境的舒适性,提高其热舒适标准。
场地规划基本上是以建筑为核心,依次形成了建筑主体区、气候缓冲区、景观区、道路交通区。自然光和自然风通过层层区域接近建筑,左右着建筑的采光、通风,形体的选择、入口方位等。
1.1 场地道路流线选择。
分析场地四周环境的因素,基本确定了服务于建筑本体的道路流线,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
严寒地区从采光、冬季得热和防辐射的角度来看,都是以建筑南向为最好,建筑尽可能的朝南,减少建筑东西向立面的布局,则建筑群体间组织交通流线时,规划较多的东西向道路最好,建筑布局最大限度的为东西走向。当路径为南北向时,道路两旁有利于获得阳光的建筑布置方式,则是将建筑物的侧面朝向街道布置;交通流线为东南西南向时,如果将建筑物转向正南方向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
1.2 建筑群组合。
初步对场地进行分区,确定建筑主体区,依据任务书,大体确定建筑群布局方式、建筑的体量,即在场地中所占的范围相继产生。
“用”局地自然光和自然风,“防”不利天气,选择合理的建筑群体布局形式。适合严寒地区建筑布局,选择半封闭周边错列式紧凑布局。这种建筑群体组合较丰富,建筑之间易于形成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建筑布置的紧凑,将最大可能的减少冬季热损失及夏季从外界环境纳入的热量,将带来比较舒适的建筑外部热环境。
从运用自然光来看,这种布局的建筑朝向选择较为自由,有利于建筑争取日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位置,便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进行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能够使独立系统的太阳能利用与住区集中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结合一起的,如德国汉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