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慨 念;1.病原物完成接触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有的较长,如:小麦散黑穗病菌,收获时,孢子附着在种子上,到第二年播种后,种子萌发,随后侵入寄主。; 有的较短,如: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很快在叶面上萌发,然后侵入寄主,只需几个小时,
有的病原物则是接触与侵入同时完成的,如:病毒。; 随机的接触
细菌菌体和真菌孢子随雨水飞测到寄主
真菌的孢子随风在田间与寄主接触
有翅蚜携带病毒在田间的扩散; 定向的接触
有的真菌孢子的远距离传播方向与大气环流有关
如:小麦条锈病菌、小麦白粉病菌; 导向的接触
有的真菌的游动孢子、细菌的菌体、线虫常对寄主根部的分泌物有趋化性,主动接触寄主。; 接种体的沉积量
侵染源的病原物数量:有多、少两个因子
病原物的散布方法:随机、定向、导向三个因子; 寄主的抗病性(表面结构和分泌物);
病原物的生命力和抗逆力;
环境条件(湿度、温度。); 真菌 有些真菌可以直接侵入,如白粉菌。
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孢子→ 萌发→ 芽管→ 附着胞→ 侵染丝(侵入钉)→ 进入细胞。
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有的真菌在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后形成吸器,大部分菌丝仍在寄主表面生长或在细胞间生长。 ; 真菌的侵入机制
机械压力:电镜观察,侵入丝下的表面出现凹陷。
酶的作用:侵入丝穿孔整齐,未发现角质层因单纯机械压力而碎裂的现象,是酶的分解和软化作用。; 伤口:各种机械损伤,昆虫、动物造成的伤口;
自然孔口:植物形态结构上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通道,气孔、水孔、皮孔、蜜腺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伤口和自然孔口。
有些真菌可通过伤口侵入。如,瓜类的绵腐病菌。
大多数锈菌通过气孔侵入,在细胞间生长,以吸器获取营养。
一些病毒可通过微伤口侵入寄主。如,TMV.; 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的一些种类侵入寄主,是靠介体的取食活动,直接被送入寄主的组织和细胞内。; 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寄主表面的自由水、水膜和大气湿度对侵入的影响最大。
多数真菌种类的孢子萌发需要自由水。稻瘟病菌的孢子在湿度低于90%不萌发,湿度100%,萌发1%,水滴中80%。
有些真菌,如小麦白粉菌孢子的萌发,要求较低的湿度,水滴中的萌发率只有8%,(水中破裂)。
细菌的移动需要自由水,才能从自然孔口或湿润的伤口进入寄主组织内。; 温度主要影响孢子萌发的速度和侵入的速度
同时应注意温度也对寄主有影响。;二、 侵 入 阶 段
2. 侵 入 的 条 件
光 照; 有的病原只需很少的接种量就可以完成侵入;
如1条线虫,1株寄生性种子植物。
但许多病菌的侵入需要较大量的接种体,才能完成侵入;
TMV,需要104__105个粒体;
番茄晚疫病菌需要15个孢子才能形成一个病斑,
所以在人工接种时,应考虑接种体的数量。; 各种植物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蔓延范围是不同的。
局部侵染,病原物只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扩展,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称为系统侵染。; 真 菌
多数活养生物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菌丝在细胞外扩展,如小麦白粉菌;
有的真菌穿透寄主细胞在细胞内扩展,如玉米小斑病菌;
能够进入寄主的维管束,在导管内蔓延,如番茄枯萎病菌;
有的能够侵入寄主生长点,如小麦腥黑穗病菌。; 细 菌
侵染薄壁细胞的细菌:先在细胞间蔓延,当寄主受到损伤或死亡再进入细胞内。
侵入维管束组织的细菌:通过薄壁细胞或水孔侵入维管束后,主要是在维管束组织的木质部或韧皮部蔓延。; 细 菌
瘤肿或其他畸形病害细菌:侵入薄皮细胞组织后,只在薄壁细胞组织的表层细胞间扩展,但不大量繁殖,也不破坏寄主细胞,只刺激寄主细胞不正常的分裂和增大。; 其他原核生物
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在木质部寄生扩展
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在韧皮部寄生扩展
螺原体属(Spiroplsma)和植原体属(Phytoplasma)只在维管束韧皮部细胞内寄生,通过筛管扩展; 病毒、类病毒
细胞间的转移是随胞质环流,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邻近的细胞,速度慢。
进入维管束,通过筛管,导管扩展,速度快。
病毒不能进入植物的生长点。
类病毒能够侵入生长点。;水稻稻瘟病; 影响因素
寄主植物抗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
温度;(1)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细胞质的布郎运动,假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增大,叶绿体破裂,乳突。
(2)机能的病理变化:细胞失水产生水渍状的症状,水分的输导受阻,出现萎蔫。有机物的转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