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docVIP

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

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 2011-05-13 08:59 ?来源:干部二科 ??(点击数:) 关于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来自烽火乡农泉社区的民情调查报告 来源: 湖南常德民政??时间: 2012-04-27 15:3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与之难以适应的是农村环境卫生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村居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近段,笔者深入烽火乡农泉社区,通过实地查看,亲自参与,走访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主要问题   1、新扔垃圾随处可见。一是生产垃圾乱扔的多。表现在农药袋、农药瓶乱扔在田埂上、沟渠里和堰塘内,残存的汁液污染了水源,造成人畜饮水不卫生;耕整机作业完毕后,将依附的泥巴一片狼藉地脱落在公路上,影响了人们出行。二是生活垃圾乱丢的多。表现在腐乱的菜叶、菜皮和果物乱丢,造成细菌滋生,蚊叮虫咬;废弃的饮料瓶、酒瓶、方便面桶、烟盒、食品袋等乱丢,造成虫蛆乱窜。特别是有的村民在办红白喜事后,将垃圾乱扔在屋场前的道路边,足有数米之高,过往行人无不掩鼻狂奔而过;牛、狗、鸡等动物粪便等没有及时被清扫,臭气熏天。   2、陈旧垃圾处理不善。捡拾的垃圾倒在垃圾池内万事大吉,没有及时收运、焚烧和填埋,任其腐乱变质,任其狂风乱舞,任其狗拖鼠咬。   3、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无论是在建房前,还是在建房中和建房后,村民将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在路边,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阻碍了交通,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原因分析   1、卫生意识缺乏。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存在“党员、干部忙得汗流浃背、普通村民不为所动”的情况,突出表现为“四多”、“四怕”, “四多”一是嘲讽挖苦的多。有的村民认为“党员、干部扫垃圾发了辛苦费”;有的认为“党员、干部身份不同应该干”;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事做找罪受”;有的认为“党员、干部不干正事、不干实事,把精力浪费在扫垃圾上,不值得”;还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本事只会扫垃圾”等等。二是漠不关心的多。哪怕干部在其眼皮底下,哪怕干部在其房前屋后搞卫生,有的村民视若无物,岿然不动。三是我行我素的多。存在“田土各包各,生活各自过,垃圾都在扔,我不扔谁扔?”的情况,往往干部在前面扫,有的村民随即就在后面扔,令人气愤。四是坐等观望的多。有些村民有公德心,但欠缺主动性。“四怕”一是怕丑。有的村民认为“扫垃圾低三下四,低人一等,没面子”。二是怕脏。有的村民害怕垃圾的臭气,甚至在夜晚空无一人时,悄悄将屋前路边新修的垃圾池推倒。三是怕亏。有的村民经济利益至上,认为扫垃圾白花力气和时间,只有付出,没有收益。四是怕烦。有的村民感到随意扔垃圾顺手,有的甚至将垃圾倒在相距咫尺之遥的垃圾池旁边,令人无奈。   2、宣传教育不够。一是精神贯彻不够。环境卫生整治的精神只停留在文件上,党员会议上,资料里,记录本里,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家家户户。二是缺少宣传设施。社区广播大多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三是宣传方法简单。社区干部对群众的公益素质信心不足,懒于宣传,纵然宣传,也是寥寥数语,出现了“对面相见似不识,欲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社区公路的硬化使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得到缓解,村民出行环境得到改善,但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加之社区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经济,对卫生设施、保洁器具所需的资金难以投入,导致设施修建数量少,标准低,垃圾清运不及时,处理不当。   4、运行机制缺失。一是人员管理机制缺失。仅仅依靠社区干部和党员搞环境卫生,人单力薄,苦于应付,效果不佳,而对普通村民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二是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运、只收不填埋、只收不焚烧等情况,任垃圾在垃圾池内散发难闻的臭味,污染了公共环境。三是工作激励机制缺失。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对策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典型示范引路。一是党干引路。社区干部和党员要带头搞好家庭卫生,对重要路段的公共卫生,要实行社区干部和党员义务管护;二是先进示范。组织“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的评选,把清洁卫生作为评选的刚性指标,发挥示范户的样板作用;三是义务带动。把每周星期五定为“义务劳动日”,由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门面经营户等义务清扫,逐步带动群众自觉参与,从而建立和壮大义务清扫的志愿队伍。   2、宣传教育发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村民是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