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之美与孤独之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怪诞之美与孤独之痛

怪诞之美与孤独之痛   【摘 要】《聊斋志异》和《变形记》是中外艺术创作的瑰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现实夸张变形的手法,但卡夫卡和蒲松龄在处理手法上却存在着形象塑造、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透过这种对比,我们更能看到中西方作家对孤独的不同体察方式。   【关键词】《变形记》;《聊斋志异》;怪诞   在中外文学长廊中,我们见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其中不乏各种奇崛鬼怪之作如《变形记》《聊斋志异》等,可以说中西方作家无论是卡夫卡还是蒲松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现实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异化处理的目的,而这种手法的背后也潜藏着中西方文化发的差异。   一、《变形记》与《聊斋志异》中的异化手法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异化是一种被迫的异化,是一种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在卡夫卡那里,环境总是限制着主人公的活动和发展,卡夫卡人物活动空间是极小的,非常狭窄的,而且人物形象上往往十分丑陋和怪异,往往缺乏美感,但是隐喻成分却非常丰富、深刻。   《聊斋志异》在形象塑造上却是一种诗意的表达。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写道:“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1]的确,在《聊斋志异》的花妖狐媚身上,人们已看不到什么狐性、神性、鬼性、妖性。看到的只是一种人化了的性情,即人性美、人情味。人化,就是美化,就是诗化。比较典型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莲香、翩翩、莲花公主、小谢、宦娘、阿绣、竹清、香玉、娇娜等人物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   卡夫卡在表现手法上是通过悖谬和怪诞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卡夫卡《变形记》可以说处处存在悖谬与怪诞,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作品给你的感觉就是一种奇闻;这些奇闻体现了“自然性与非常性之间、个性与普遍性之间、悲剧性与日常性之间、荒诞性与逻辑之间的这种持续不断的抵消作用”[2]。   与卡夫卡相比,《聊斋志异》呈现的却是另一种表现形态:诡秘奇异。尽管蒲松龄幻想也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虚幻的情节中也融进了真实的细节,并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的认识、愤慨、和期望,但他所嘲讽、抨击的人情世态,他所憧憬的美好理想,却总是带有某种诡秘奇异的浪漫色彩。如《促织》中成名儿子变成了蟋蟀,《阿宝》中的孙子楚变成了鹦鹉,《翩翩》中男女主人公“餐叶衣云”、无忧无虑的生活,更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生活。而这种人变动物写法和卡夫卡《变形记》描写形式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语言风格上   卡夫卡选择了那种冷峻客观的语言,翻开《变形记》你找不到一个形容词,一个比喻,或一个形象的比拟。他的词语完全避开了感情色彩的东西。形容词只是定语,名词只是表明事物的名称,动词就是单纯表明行动,从来没有自己的议论,很类似于中国的“春秋笔法”。这也是卡夫卡作品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歧义。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晦涩性和神秘性。而《聊斋志异》的语言充满了诗意的美,它既有传统的史传文学的简练的美,又有传统抒情小赋的骈偶的美;既具有古代汉语特有的音节的美,又具有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话之美。   总体里看,卡夫卡是以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问题,而蒲松龄则是通过志异变形来把现实诗化,以寄托作者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卡夫卡小说追求最高真实、幻梦般的真实;蒲松龄则把小说当诗来写,他的小说便常常将人物情节、环境氛围,升华到诗的境界加以描写,追求诗意的真实。   二、两部作品中的异化手法的艺术探源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方面两部作品都是进行了怪诞和异化处理,这是基于二者独特的“孤独”心态造成的。另一方面两部作品在表现“异化”的方式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看待“孤独”的方式存在着差异。   19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则像一只硕大无比的野兽,吞噬着无辜的一切。卡夫卡深感来自时代的威胁。他一辈子都在设法的逃避父亲,但最终也未能走向独立和自由。这一切使得卡夫卡具有非常深切的孤独感、恐惧感、焦虑感和负罪感。对于这种深切的感受,他通过异化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人变甲壳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人一旦丧失谋生的能力,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格里高尔的异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下人的价值丧失的象征。   正因为他孤独,他才对现代人的孤独感有如此深刻的体味,并有如此卓越又令人震惊的描写。卡夫卡孤独的活着,孤独的写作,而又写作孤独,卡夫卡的生活与创作在孤独中合而为一,他因此成为生活上最无作为和创作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他为了写作而拒绝了友谊、爱情、婚姻、家庭,他选择了自己所惧怕的那份孤独,而正是这种极度的孤独反而使卡夫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