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与白雪石先生
我与白雪石先生
白雪石先生是我国当代的知名山水画家。他的画风独树一帜,最突出的是桂林山水,小树、小房屋画得精致有神,青山绿水秀美动人。巨幅作品多在党和国家重要活动场所悬挂。我与他共事10多年,其人品、画技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同在一个系任教
白雪石解放前后,当过中小学教员。1958年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教。1962年该学院取消,调入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我当时在系里任干事,负责教研工作,为迎接白先生的到来,我忙里忙外,搬桌椅摆书架,进行布置。他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人老实,但谨小慎微。到校报到后,虽没有具体任务干,但他每天都来上班,总是早来晚走,生怕被别人说闲话。我们朝夕相处,关系很好。
1966年下半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搞得很激烈,大字报满天飞,红卫兵造反到处“破四旧”,揪斗“走资派”“学术权威”。白雪石先生写了一张大字报――《我的丑恶历史》,张贴后,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内容就是在傅作义部下干过的事,当书记登记员。几天过后,有学生告诉我,白先生写大字报的第二天,自己背着铺盖卷来学校报到,主动要求进劳改队。红卫兵说他不够资格,不收留他,说他可以自己回去检查。
红卫兵让白雪石交代历史问题,还是说他在傅作义部下干过抄抄写写的那些事。这些小事在那时都成了严重的历史问题,必须交代清楚。当红卫兵查问他的社会关系与交往时质问说,“你都认识谁,与谁的关系好,来往多?”他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认识黄均。”这时,立即引起周围学生的愤怒,“你还认识皇军!与日本人有关系,要老实交代。”你一言他一语七嘴八舌地指责他。白雪石在围攻群众紧逼的情况下解释说:“我认识的黄均是中央美院的老师。”大家听后恍然大悟。“文革”把人弄成这个地步,成了后人的笑柄。
那时,我在学院住单人房间。他的办公室被红卫兵霸占没地方去,每天都去我的宿舍,一杯茶叶根,伴随我们一天,天天都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
二 、合作《长城脚下幸福渠》
1974年秋,当时社会上大批黑画,提倡画红画。学校让我们搞创作。我与白雪石都没有参加过画所谓的黑画。白先生约我一起搞创作。当时的创作主题思路是歌颂党、歌颂工农兵,内容选材上自然是工人、农民。我们俩一起来到石景山首钢寻找创作灵感。在厂子里转悠半天,看到的都是高大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大烟筒。左思右想不好构图,难以表现。
正在我们犯愁时,我们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长城脚下幸福渠》的报道,还配发有黑白照片。这下把我们的思路打开了,何不以此内容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经反复研究,决定了这个选题。这篇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北京南口公社的事情,于是我们俩乘车前往南口公社采风,我们找到公社领导说明来意,对方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把我们安排在公社的一间办公室住下,食堂提供伙食,按规定付费交粮票。
我们俩各自带着写生本和笔,白天,参观公社农田水利建设,参加公社社员集体劳动,到居庸关八达岭写生。晚上,回来听广播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一次,我们到八达岭深山里写生,天色已晚,又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好到居庸关火车站乘车下山。一路艰难地行走,白先生比我长18岁,身体瘦小,行走更为吃力,过沟爬坡时四肢并用却毫无怨言。搭上火车回到南口,已是深夜。还有一次,我们在南口镇半山坡上写生,看到满山的柿子树,非常喜人。于是,我们俩拿起笔,神情专注地写生。忽见一穿绿军服的人向我们走来。他警觉地质问我们:“你们在干什么?这里是军事禁区,是保密的地方,赶快走开!”还要强行没收我们的画稿。我们分辩说:“是写生,画柿子树。”对方根本不听解释,我们只好离开。当回到公社驻地把此情告诉公社领导时,领导说:“不要紧,没事的,我带你们去。”第二天,这位好心的领导带我们到山坡上画柿子树,尽情地画个够没人阻拦。
十五天的写生给我们留下了创作素材,回到学校我俩开始创作。我们构思画稿,水渠、绿地、树林、远山、高架电线跃然在宣纸上。我们有意地突出水渠,把它画在正中间,占据画面的重要位置;把农田画得绿油油的,表示大丰收;把树林画得挺拔有力,表示积极向上;把高架线画得高低错落有致,表示一派繁忙;把远山画得丰茂空旷,表示有生机。白先生主笔,我配合画,搞图稿和设色。一个是秋天,一个是春天,我们最后选择春天,表示欣欣向荣。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绘制,并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终于完成作品。
此作品展出后得到了有关方面领导的重视,受到好评。作品还刊登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影响很大,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当时不让署名盖章,我们没有署名也没有盖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让我们补上,还给了我们300元稿费。
就在我们画此作品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南京师范学院的画家陈大羽先生突然推开画室的门进来,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报纸上正在批判他为赫鲁晓夫说话的画《好斗的公鸡》。我说:“你还敢来北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