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2011师陶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马2011师陶杯

感悟“爱的教育” 【内容摘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我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将陶先生的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立志向陶先生学习,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曾不止一次地听说这句话。 【关键词】爱 等待 尊重 奖励 【正文】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我们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母亲听了,很失望,本想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道:“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这则故事不禁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洁无邪,更让我们懂得了等待的重要。试想,假如母亲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那她就失去了一次了解事情真相的机会,而且伤害了孩子金子般纯真的心。我们应该为这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等待,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应该为儿子庆幸,因为母亲的等待,给了他表达爱的机会。回想起陶行知“爱满天下”的著名格言,我更加坚信爱的力量! 一、爱学生,首先让学生喜欢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育上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将教和学的界限完全泯灭;另一种是只管教,不管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从师范院校毕业四年的我,一直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也许是我对语文的热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情有独钟,我如痴如醉爱这份工作,力争要以爱心来“征服”学生。六年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他们不仅自尊心强,而且求知欲也很旺盛。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他们,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记得前两年的我工作有热情,上一节新课都要“备”好几遍,直至熟记于心,可学生的成绩老是提不上去。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太少了,致使课堂上很多教学资源悄悄地流失。回首往事,是一次次的遗憾,可反思让我得知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去关爱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熟起来。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刚开学那几天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彻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老师是爱着他们的,让他们从心底喜欢我这位语文老师。有了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有时我暗暗担心学生会不会讨厌我的语文课,可当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学生们那可爱的笑脸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说:“是语文课,真是太好了!”听了这话,我的内心真有一种幸福感!看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爱学生,还要学会用耐心等待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先生的话让我深有感触,语文课上我很注重知识与趣味相结合,激情自然是少不了的。记得在上《船长》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船长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班的杨雪那天书读得特别动情,听了他的朗读,我的声音顿时变得有些哽咽。我以自身的情感再次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谈谈此时的内心感受。蓦地,在一个被我忽略的角落里,一只小手畏畏缩缩地举着,看得出那是一只不自信的手。是耳朵不好使,眼睛也看不清,甚至在学籍上被打上“三角形”的学生(智商较低,最后考试不参加评比的孩子)——李浩!也许是我对他的偏见,此时的他显得那么的无助与可怜。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让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言语虽然结结巴巴,但表达的还是很完整,很精彩的。同学们投以赞赏的眼光并鼓起掌来。他笑了!而此时我的心被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所刺痛。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真厉害,我和李浩同学几年,从来没见他回答过问题。”听了学生的“夸奖”,我的内心更不是滋味,这是我教学的成功吗?不,我的眼光也一直盯在那些好学生身上,认为在这些所谓的边缘生身上下功夫,简直是白费力气,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学也存在“等级”观念,以前我是深恶痛绝这一点的,怎么我会变成这样?在生活中,我又是否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去等待呢?我总在反省自己,什么时候自己的脾气变得如此急躁?已经多久不愿去提问班级中那几个“老大难”了,做事怎么像是在赶场呢…… 正如前面的那个故事中的母亲那样,我们的课堂缺少了她的那份珍贵的等待,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选几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完全忽略了那些所谓的边缘生。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反思我们当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