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大超深基坑渗漏处理技术
2
基坑渗漏是基坑止水帷幕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缺陷,尤其沿海,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基坑渗漏的情况更为多见,故有“十坑九漏”之说,名不及时处理及有可能会引起基坑塌方事故。
本文讲解某超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渗漏案例,分析基坑渗漏原因及处理措施,希望对大家在现场实际施工中有所帮助。
朱新华
3
一、基坑渗漏原因调查
本工程由四座塔楼及商业裙楼组成,最高建筑高度328米,整体设三层地下室。基坑面积约4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18.2米~21.2米。基坑周边环境复杂。
本工程基坑在第三道支撑梁处土质为砂性粉土,土层深度在-9.5m~-13.5m,内含微承压水,此部区域为基坑渗漏高发区。本工程土方开挖阶段该层土层内止水帷幕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根据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2个方面:
4
1、桩间渗水:
表现形式为:围护桩间出现轻微湿迹,或出现轻微渗水现象,但水量较小,水压不大且渗水清澈不附带泥沙(见图1)。
此种渗漏产生原因为围护桩施工时,由于土层变化大、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局部围护桩桩间距离过大,造成(1)层杂土层部分潜水含水层渗漏或止水帷幕与围护桩之间的桩间积水渗漏,造成桩间土体脱落,形成较大的孔洞,围护桩与止水帷幕之间距离较近,孔洞较大时(≥400mm)围护桩将无法对止水帷幕进行有效支撑,由于止水帷幕为水泥土搅拌桩,有变形就会出现断裂、漏水,对基坑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5
6
2、止水帷幕渗漏
表现形式为:围护桩间发生接缝渗水,水量较大,并夹杂泥沙,且渗水带有明显的承压性(见图2)。
此种渗漏产生的原因为止水帷幕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冷缝,但未对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或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遇到障碍使孔位发生了偏移导致桩位间没有形成很好的连接。至使(3-3)层的弱承压水穿透止水帷幕,沿维护桩之间接缝渗出。由于(3-3)层为粉土,韧性低,干强度低,土体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一旦发生漏水,土便会伴随着水一起流出,不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且此类渗漏导致基坑外围(3-3)层土体大量流失,如漏点不能及时封堵,会造成将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土方开挖前可通过降水记录对止水帷幕渗漏位置进行预判,基坑内部经过降水施工后,某些区域内的水位回升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部位,此部分区域为止水帷幕渗漏高发区域,开挖前许做好漏点封堵准备。
7
图5 混凝土浇筑完毕
8
二、渗漏处理措施
2.1、支模封堵法堵漏
桩间渗水可采用支模封堵法法进行封堵:
在围护桩中心偏外位置处将围护桩的箍筋局部剔凿出来(或在桩上打孔植钢筋),桩间设置φ12@200单层钢筋网片(见图3),渗漏点高度3m以下的采用木模板在外侧进行单侧支模。漏点高度大于3m的采用喷射C20细石砼封堵(见图4),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将模板拆除(见图5)。
9
2.2、内堵法堵漏
止水帷幕渗漏但漏水量不大且夹带少量泥砂时,可采用内堵的方法进行封堵:
1、漏点处理:清除漏水部位围护桩间的泥土和杂质,将渗漏处凿成反楔型孔洞,两侧凿到围护桩边,将围护桩表面泥土清理干净。
2、拌制水泥:快速堵漏必须选用双快速凝水泥,将水泥与水按1:0.2的比例反复揉捏成团,封口时按水泥:水=1:0.3搅拌成均匀的腻子状,双快水泥初凝时间为0.2h,终凝时间1.5h。
3、塞入填充物:如缝隙中泥沙流失较多,内部出现较大孔洞时,将旧棉絮或破布塞入孔洞内,旧棉絮或破布既可以阻止泥沙流失防止孔洞扩大,又可以透水。
4、插入导管:在楔形孔洞底部将拌制好的水泥平铺一层,厚度约为孔洞的三分之一,快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约1.5m的Φ25塑料管(管径根据漏点水流量调整)一端插入到漏水点深处,将水管压入平铺的水泥内,确认漏水点水流从管内流走时继续铺拌制好的水泥固定导水管,见图
10
插管引流
11
5、封住漏水口:将拌好的水泥团迅速塞进渗水口,将插入的导水管周围全部用水泥团封住。确认漏水全部由导水管排出其他部位不再渗水后,在孔洞周围延出10cm的范围再刮压一层,如果流水压力较大时,可采取在围护桩打膨胀螺丝加钢筋网进行加固,固定好导管后在导管端部塞入滤网过滤泥沙,保证管内只流水不带走泥沙。
6、养护:养护不小于4h小时,如天气炎热,适当喷水养护,见图7。
12
引流养护
16
钻孔
17
4、安放注浆管:钻到深度后提升钻杆,安放注浆管(φ25镀锌管),安放注浆管过程中如遇到砂土层出现钻孔塌方,采用改装的平板振捣器将注浆管压入预定深度,在注浆管上连接带有两个阀门的三通,分别用来连接水泥注浆泵和水玻璃注浆泵。
5、注水泥浆:按照水灰比0.7:1搅拌水泥浆,先注入水泥浆确认注浆管是否在漏水通道附近,如注浆过程中持续注浆未流出水泥浆,可适当提升注浆管15~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