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孔子哲学讲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哲学讲稿课件

孔子的哲学 孔子及中国哲学的第一概念:仁(一) 什么是仁? 《说文》:仁,亲也。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孔子及中国哲学的第一概念:仁(二) 《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及中国哲学的第一概念:仁(三) 案:第一则材料里,子贡已经默认了“博施济众”就是仁,孔子则认为这已经达到了“圣”的程度。孔子的着眼点在“博”和“众”,但不否认“施”和“济”包含了“仁”的因素。 又案:第二则材料里,孔子批评宰我“不仁”,是因为在孔子看来,宰我欲行短丧,只感受到了自己的苦,却没有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苦”。 孔子及中国哲学的第一概念:仁(四) 《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伦理学上被视为黄金律,也最能体现“仁”的义涵。 “仁”之本义(一) 《说文》:仁,亲也。 案:此“亲”为“亲近”之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自然情感最能代表“仁”。 郑玄《周礼注》训“仁”为“相人偶”,这足以说明,“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子女对父母的爱和“亲近”可知,“仁”表征一种“感通”状态。 “仁”之本义(二) 《论语集注》引程子之言曰: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案:中医将经络、血脉不通称为“不仁”(《素问》云“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程子借此以释仁,最为精到。 “仁”的另一义(一) 《中庸》云:“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案:由此可见,“仁”的另一义可以总结为“力行”。 《述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仁”的另一义(二) 与行为对应的是语言,而与“力行”相对的则是光说不做,即孔子批评的“巧言令色”。按《论语》有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颜渊》) 关于“仁”普遍性的论证(一) 《论语·述而》:吾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关于“仁”普遍性的论证(二)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案:在孔子、孟子的哲学表述中,“仁”还只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的感通关系,在宋明儒学中,则扩展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关于“仁”普遍性的论证(三) 王阳明《大学问》: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仁”的现代意义 A 此世的完满性 B 人与世界(自然)的关系 C 人与人的关系 * *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