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通识课程设置与过程性评价探论.doc

民族高校通识课程设置与过程性评价探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高校通识课程设置与过程性评价探论

民族高校通识课程设置与过程性评价探论      摘 要: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模式上突出自身特色,同时也要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以此缩短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来提升其内涵,这是彰显民族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方面。以北方民族大学通识类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为例,探讨民族高校通识类选修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意义。   关键词:民族高校通识类选修课;过程性评价;《阅读与写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7-0190-03   通识教育理念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开始在欧美大?W普遍开展。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并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能力。事实上,早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于当下博雅教育的理念。《中庸》就提倡做学问应该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张将知识的广博性、思考的独立性、思维的明辨性、践行的自觉性,作为学问的目的与学习的追求,最终做到兼收并蓄与博采众长,这也正是当下高等通识教育的目的。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将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全面性、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依托,并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做深刻思考与探索。   一   当前,民族高校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共有13所民族高校,分别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其中前六所为民委直属民族高校。这十三所民族院校在地域上覆盖了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地区,兼顾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民族高等教育有着高等教育的共性,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就共性而言,民族高校与其他综合院校一样,共同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就特殊性而言,民族高等教育又担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因此,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1]。也就是说,民族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指导,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与民族情怀的塑造,从而实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职责。从此意义上讲,在民族高校开设人文类通识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事实上,大学通识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通识教育课程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研究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哲学与心理学领域、语言学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等。这些学科领域涵盖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各个方面,符合培养具有完善人格与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但问题是,以上每一个学科领域都包含着若干具体的课程方向与内容,究竟如何设置具有指向性与针对性的课程,则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而设定。对此,有学者指出:“对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学校,通识课程的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各类学校完全可以以通识教育的一般原则为指导,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确定通识课程的分量、门类上有所侧重,在组织自己独特的通识课程体系、管理通识课程的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2]综合性大学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重视自身的特色,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更应该突显其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与培养特色。   民族高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水平方面受到一定局限,在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上相对薄弱。因此,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既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据笔者查阅,中央民族大学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有《西方文学名著导读鉴赏》《语言交际艺术》《文学鉴赏与写作》《宗教学》《哲学与生活》《中国审美文化》;西北民族大学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有《中国民族关系》《蒙古族历史》《蒙古古代文学》;北方民族大学的选修课程有《中国北方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演讲与口才》《阅读与写作》。以上民族高校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基本符合人文通识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宗旨,内容涵盖了哲学、美学、历史、艺术、文学等各个人文领域,同时也能够融入彰显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显现出民族高校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特色。人文类的通识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往往底蕴深厚,需要学生有相对良好的知识基础与感悟能力,民族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而需要对人文类通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予以合理化设计,并重视将过程性评价方式切入到教学过程中。   目前大部分民族高校的生源都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这样的生源特点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