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法,培训第三章,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法,培训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熟练计算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特别是一阶系统和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一阶系统的脉冲响应的特点。
3 正确理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能熟练运用稳定性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有关的参数计算、分析。; 4 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明确终值定理的应用条件。
5 熟练掌握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
6 掌握系统的型次和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3.1 典型输入函数和时域性能指标;二、典型初始状态,典型输入函数;系统的数学模型由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系统的输出由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系统的输入信号形式决定;
典型的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斜坡信号;等加速度信号;脉冲信号;正弦信号;
典型输入信号的特点:数学表达简单,便于分析和处理,易于实验室获得。;;;;0;1? 延迟时间td:指h(t)上升到稳态的50%所
需的时间。
2? 上升时间tr:指h(t)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
的所需的时间。
3? 峰值时间tp:h(t)第一次达到峰值所需的
时间。
上述三个指标表征系统初始阶段的快慢。
4? 超调量?:h(t)的最大值与稳态值之差与
稳态值之比:;5? 调节时间ts:指h(t)和h(?)之间的偏差
达到允许范围(2%-5%)时的暂态过程时
间。它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
6? 振荡次数N: 调节时间内,输出偏离稳态
的次数。
7? 稳态误差ess: 单位反馈时,实际值(稳
态)与期望值(1(t))之差。它反映
系统的精度。
;注意事项:;3.2 一阶系统的暂态分析;一阶系统数学模型;输入:;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性能指标;举例说明;*;*;*;*;*;*;*;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无(零)阻尼情况;不同 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2.临界阻尼情况;不同 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3. 过阻尼情形( ) ;不同 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过阻尼系统分析;二阶过阻尼系统阶跃响应指标分析;4. 负阻尼;5.负阻尼;此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且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不同 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二阶系统响应特点;由曲线进一步知道:
1、阻尼比 越大,超调量越小,响应越平稳。
反之, 越小,超调量越大,振荡越强。
2、当取 =0.707左右时,Ts和?%都相对较小,
故一般称 =0.707为最佳阻尼比。
3、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不存在稳态误差。;阻尼比与极点分布和系统性能的关系
(脉冲响应曲线变化情况);(1)上升时间 ;(3)超调量σ% ;平稳性;快速性;稳态精度;二阶系统举例;例题解析(1);例题解析(2);例题解析(3);例题解析(4);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响应曲线;例3-1 ;例3-2 ; ②、K值不变τ为0时,;例3-3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信号时;稳态分量:;误差响应:;误差最大偏离量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输出的时域函数;;开环零点和闭环零点;;图3 附加极点位置不同时的响应曲线;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分析;1、高阶系统的一般形式;2、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阶跃响应的拉氏反变换;(4)高阶系统暂态响应各分量的系数不仅和极点位置有关,而且与零点位置有关。
若极点-pi的位置离原点很远,则相应系数Ai将很小,其对应的暂态分量幅值小,衰减快,对暂态性能影响小。
若极点-pi靠近一个闭环零点,远离原点及其他极点,则Ai将很小,该暂态分量对暂态性能影响小,若极点和零点靠的很近,则该极点对暂态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若极点-pi远离闭环零点,但与原点相距较近,则相应系数Ai将较大,则其暂态分量幅值大,衰减慢,对暂态性能影响较大。
(5)若高阶系统中距虚轴最近的极点,其实部小于其他极点实部的1/5,且附近不存在零点,认为系统的暂态响应主要由该极点决定,成为主导极点。常以共轭复数出现。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就转化为相应的一、二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主导极点的概念,将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3、高阶系统举例;例3—4 某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例3—5 图3-22所示系统是直流电动机拖动的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系统的输出量是角位移,放大系数 ;(1) ;(2) ;(3) ;4、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3.5 代数稳定判据;一、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是指系统当扰动作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若系统能恢复平衡状态,就称该系统是稳定的,若系统在扰动作用消失后不能恢复平衡状态,且偏差越来越大,则称系统是不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