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简介
**原名深泥湖、黄湓湖、新深湖,属通江湖泊,水产、水禽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日产鱼货价值升金”之说,故名为**。沿湖东至境内包括大渡口镇、胜利镇、东流镇、张溪镇四个乡镇32个行政村395个村民组及金寺山林场,人口约万人。贵池区涉及唐田镇和牛头山镇。
、地理地貌。**地处长江南岸,位于池州市东至和贵池两县区境内,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距东至县城35公里,池州市区60公里,九华山80公里。206、318国道以及沿江高速公路穿绕其境,区位优势明显。
全湖周长约165公里,平均湖宽公里,属永久性的浅水内陆湖泊,湖水主要来自黄湓河和唐田河,正常水域面积13万亩。由上、中、下三个湖区组成,中湖最深,上、下两湖水域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除河道残存不足尺余深水外,基本成为湖滩地或沼泽地。
周边地形多样,东南为低山丘陵,西北为平原岗地。岸线曲折,湖汊众多,水草丰富,湖滨平整,与周边广袤的乡野,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
2、水域管理变迁。**水域跨东至、贵池两县区,其中东至县境内占%,在贵池区境内占%。1995年以前,各自管理。1995年原池州行署以池行秘〔1995〕5号会议纪要的形式,将**区分为三段,杨嘴至小路嘴观光大桥为上湖,小路嘴观光大桥至八百丈为中湖,八百丈至黄湓闸为下湖。上湖水域由东至县管理,下湖水域由贵池区管理,中湖水域无偿划给地区,现由市农委管理。
3、历史沿革。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水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湖面平方公里为核心保护区,沿岸公里范围的平方公里为缓冲区和实验区。1992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列为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国函〔1997〕109号”文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省编办批准成立“安徽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2年,**成为东北亚鹤类网络保护区。2003年6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2005年成为东亚-澳大利亚鸻[héng]鹬[yù]网络保护区,**年加入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保护区,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湿地。
(二)保护利用情况
我县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早在2003年,就编制申报“**生态科考旅游区”建设项目,并列入省“861”行动计划。这是我县当年入围省“861”行动计划七个项目中唯一的非工业项目,目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沿湖农民和渔民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更好地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至目前,整合多方资源,现已完成楼阁至五丰段的公里湖区油路及**观光大桥工程,兴建了杨娥头观湖亭、联合观鸟台、观鸟步道等旅游观光考察设施。**湿地生态科普中心一期即将完成,年内投入使用。沿湖堤坝加固、退耕还林、生态环保等各项基础工程逐年稳步推进中。
**年,东至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大湖区湿地及鸟类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护优先,自然增殖”原则,对上湖实施生态修复性养殖。禁止对湖区投放鱼蟹苗、饵料和化肥,减少人为破坏水质环境的行为,实现湖区的自然增殖,优化水质环境。为增加水生动、植物数量,补充鸟类食物的不足,积极开展种草移螺活动。这些措施都对**保护起到了阶段性作用,使得**鸟类保护状况一直优于其他同类质资源地区。“监测显示,**是长江流域非常重要的湿地,其水鸟密度高于鄱阳湖和东洞庭湖。”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的曹垒教授如是说。
二、推进**旅游资源利用的有利条件
**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候鸟资源而独具魅力,长江下游地区很难找到第二块这样的湿地资源。无论是从资源禀赋,还是政策允许,推进**旅游资源利用是时代的发展需要,是顺民心、合民意,谋民利的重要举措,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一)资源的支撑
、无价的鸟类资源。**丰水期水域面积仅平方公里,相比洞庭湖3750平方公里,鄱阳湖平方公里,面积要小得多,但每年到**越冬的水禽多达10多万只,密度超过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现拥有长江中下游水鸟总数量的5%-10%,是全球受协物种东方白鹳、鸿雁和白头鹤等在迁徙路上主要的越冬地,也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鹤类、鹳类、雁鸭类越冬地之一。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每年来此越冬的鸿雁占全球种群数量的40%以上,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5%。
980年我国已故著名鸟类学家安徽大学王岐山教授,首次发现**白头鹤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