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业资料风筝的发展史
目录
一.风筝的传说
二.风筝的起源
三.风筝的发展史
四.当今风筝的应用与发展
五.风筝文化的前景
六.总结与回顾
七.我的收获
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已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此,进一步探讨风筝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风筝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关系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今后风筝的发展,将是大有稗益的。
一.风筝的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1)??斗笠、树叶说? ?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2)帆船、帐篷说? ?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3)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二.风筝的起源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相传,公元前203-202年,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吹萧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至今留下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据《诚斋杂记》载:韩信准备谋反时“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在我国古代,风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三.风筝发展史
小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唐代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而节日的盛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作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从唐代起,我国将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
此时纸鸢的制作技艺、放飞效果,已有较高的水平,人们“以纸为风鸢”,可放到“高百余丈”的天空中去。谈到唐时期风筝,有必要提及一下有关唐代诗人所写的风筝诗)近几年来,某些文章以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燕台》中的予西楼一夜风筝急”和高骄“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方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的风筝诗句,引证为描写唐代玩具风筝的诗,以此说明唐代玩具风筝的发展状况。
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