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热病第二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热病第二十三
?
?
?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各种热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故篇名热病。
?
【原文】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
痱[1]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
【提要】本段论述了偏枯和痱病的症状表现、轻重的辨别及治疗方法。
?
【注释】[1]痱矧,音义同废。痱又称为风痱,同偏枯一样,皆有一侧肢体痿废不用,但二者有所区别,偏枯无意识障碍,风痱有意识障碍,相当于中风病中脏腑的阶段。
?
【白话解】偏枯病,表现为半身不遂而疼痛,如果病人言语如常,神志清楚,表明病邪尚在分肉腠理之间,并未入里。治疗时可以让病人卧床并发汗,再用九针中的大针治疗。毫口其不足,泻其有余,就可以康复了。
?
痱病的症状,身上没有疼痛的感觉,四肢弛缓,不能屈伸,神志有些混乱,但不严重,语言虽然模糊,但令人可辨、是病情较轻,尚可以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已经不能言语的,就难以治疗了。如果痱病先起于阳分,而后深入阴分,治疗时应该先取阳经,后取阴经,对于痱病的治疗,针刺的程度应该比较浮浅。
?
【按语】本篇主要阐释热病的有关内容,但篇首却论述了与热病无关的偏枯和痱病,故后世医家疑为错简,刘衡如《灵枢经》校勘本提出,应根据《甲乙经》,移至《癫狂》篇骨清取井穴之后。刘氏之说,可供参考。
?
【原文】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写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
【提要】本段论述了根据热病患者寸口脉和人迎脉的不同征象进行针刺的内容。
?
【白话解】热病的第三天,如果气口的脉象平稳,而人迎部的脉象躁动,这是邪在表而未人里,治疗可选阳经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进行针刺,以达到祛除在表之热邪,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作用。同时实其阴经,益阴精的不足。发热很严重的病人,气口和人迎的脉象都显得很沉静,此为阳病见阴证,一般不允许针刺;如果还有针刺的可能性,就必须用疾刺法,虽没有汗出,但依然可泻出热邪。所谓不能针刺,是由于脉证不符,而见死证的征象。
?
热病已经七、八日,气的脉象躁动,病人气喘而头晕眩的,应马上针刺治疗,使汗出热散,应取手大指问的穴位浅刺。
?
热病已经七、八天,若是脉象微小,是正气不足的表现,病人尿血,口中干燥,是阳盛阴竭,一天半即将死亡;若是见到代脉,是脏气已衰,一日就会死亡。热病已经出汗,可是脉象还是躁而不静,气喘,并且不久热势又起的,不可针刺。若是气喘加剧,就会死亡。
?
热病已经七、八天,脉象已经不躁,或是有躁象但不散不疾者,是邪气犹在,在后面的三天之中,能发汗的,邪气随汗而解;若是三天后仍未汗出,是正气已衰,到第四日死亡。在没有得汗的情况之下是不能针刺的。
?
【原文】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1]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热病先身涩,烦而热,烦挽,千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腹胀口千,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
热病嗌千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蹙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
热病数惊,瘼;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写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
【提要】本段主要论述了热邪人五脏的证候、针刺部位、以及治疗不愈时的调治方法。
?
【注释】[1]苛轸鼻苛,细小;轸口备,音义同疹。苛轸鼻,即鼻子上生细小的疹子。
?
【白话解】热病患者,先有皮肤痛、鼻塞、面部浮肿症状的,是热伤皮毛的证候,治疗的时候应该浅刺各经的皮部,由九针中的第一针(镌针)在热病的五十九腧穴中选穴针刺;若是鼻生小疹,也是邪在皮毛的表现,因肺合皮毛,因此治疗要从肺经人手。如治疗无效,应从属火的心经腧穴人手治疗,因为火热属心,心火克制肺金。
?
热病初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