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古代制度
中国的古代制度(考的少,非重点)
一、官职制度
(一)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1)尧传舜,舜传禹。但后来,禹传启,家天下。
(2)后来一些权臣为篡位而实行禅让制。
2.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1)二法并用: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2)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正房所生为嫡,妾所生为庶。正房妻子生的老大。
(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更加强化中央集权。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一直沿用到清朝)
韦小宝称为鹿鼎公,属于最高等级。鹿:群雄逐鹿;鼎:问鼎中原
(三)选官
1.世官制(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先秦)
商鞅变法:按照军功授爵
2.察举制——官员考察,将人才推荐给中央。(汉代)
(1)秀才(才能优秀者)、孝廉(孝顺廉洁者)
(2)东汉后期,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说法
3.征辟制——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汉代)
皇帝或者高官直接派人征聘。
4.九品中正制——“中正”按家世、才德将人才评为九等,上报吏部、按品授官。(魏晋南北朝)
(1)由群所创.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5.科举制——分科考试以取士。(隋—清)
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后逐步发展。武则天时期,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明清时期,制度完善,采用八股取士。1905 年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推行现代学校教育。
重点考相关名词:
乡试 会试 殿试 考场 省城 京城 宫殿 考中 举人 贡士 进士 第一名 解元 会元 状元 (1)在古代想成为状元非常不易,需要经过层层选拔。读书人要考童生试,中了之后,称为秀才。考中秀才,才能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份,因此又称秋闱。古代的读书人,一次不中,还需再等三年。
(2)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3)连中三元:即三次考第一,第一次是解元,第二次是会元,第三次是状元。
(4)金榜题名:使用黄色的纸对外发布公告。
(5)蟾宫折桂:蟾宫指代月宫去月宫折桂花,很难办到,用蟾宫折桂指代科举考中。现在在考试前吃桂花糕,就是为了取好彩头。
(6)独占鳌头:相传皇宫宫殿之前刻着巨鳌,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上面迎接榜单。
(7)五子登科:窦禹钧居于燕山府,他有五子,都中科举。相关的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8)名落孙山:书生孙山与同乡去考试,回来之后,乡人问他,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中举,孙山回答:中举名单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家孩子在我之外。
二、中央与地方制度
1、郡县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汉盛行。
(1)秦朝: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秦朝分为 36 郡。
(2)汉朝:郡国并行制,既有郡县又有诸侯国。
区别:分封制中诸侯国属于贵族,可以世袭;郡县制不能世袭。郡县制更强化中央集权,不容易混乱。
2、三公九卿制:
李斯建议采取三公九卿制。九卿指众大臣;三公指最尊贵的三个官职,三个官职各朝代不同。秦朝三公为丞相(负责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沿用到隋朝之前。
3、刺史制:汉武帝创设,用来监察地方。
4、三省六部制:隋朝创立
(1)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六部为工部(管辖工程水利)、刑部(管辖司法)、兵部(管辖军队)、礼部(管辖科举、祭祀、外交)、户部(管辖财政、户籍)、吏部(管辖官吏人事)。
(2)发展脉络:该制度在隋朝确立,但各朝代发展不同,到元朝时只剩下一省六部(只有中书省);明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沿用六部制。
5、行省制:元代设立
中央只剩中书省,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划分行省,行省的性质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西藏,设立宣政院,正式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中国省制的开端。
6、内阁制:明代设立
明代的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力分给六部。朱棣建立内阁制。
7、八旗制:清代设立
努尔哈赤建立,把满族分为八个旗帜,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
8、军机处:雍正设立。皇帝总揽军政大权,需要军机大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礼仪制度
(一)政治礼仪
1.礼乐制:——贵贱有别,符合身份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乐,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仪,甚至连音乐都不同,目的是强化等级观念。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孔子曾看到有一贵族居然用 64 人的歌舞队,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2.封禅——泰山祭祀,
3.五礼——吉、凶、军、嘉、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