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详解与实例
2017年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与实例第一组▲一、文言虚词“之”(一)代词。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不晓得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慰问我。④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译文: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⑤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译文:(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⑥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译文: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好好考虑这件事!⑦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代词,他们)译文: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他们,以示尊重。⑧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2.指示代词,这,此。表近指,通常作复指性定语。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译文: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二)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译文:(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译文: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译文:(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宾语前置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宾语前置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4.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译文: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5.音节助词,无义,译时应省去。。用在形容词、副词(包括时间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咚咚地敲起战鼓(填:象声词,形容鼓声),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译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二、文言虚词“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蔺列传》译文:在朝堂上举行九宾大礼,我才敢献上和氏璧。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译文: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译文:估计我已到了军营之中,您才能进去(见项羽)。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译文: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 “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译文: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译文:但是知识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来探求得名的缘由。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又得到了赵王的宠幸,因而燕王希望结交您。现在您却要逃离赵国投奔燕国。3.可表示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杨庙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69..doc VIP
- 2025年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ppt
- 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docx VIP
- 21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TCAGHP 021-2018.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重点拓展短语(分单元编排)(2025春).doc VIP
- 生物医药领域领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指引(2022年版).pdf VIP
- 高句丽遗民高足酉墓志铭考释.doc VIP
- 2025年人教版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 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SL-688-2013-).doc VIP
- GBZ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