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主讲:叶文清yewenqing001@163.com 考核办法 考勤、发言、讨论、作业:20% 中段作业:30% 期末考试:50% 教材:《组织行为学》,关培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1、《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3、《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杨忠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4、介绍中外著名企业、企业家的书籍及介绍组织行为管理实践的报刊及网络文章 1、《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3、《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杨忠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引导案例(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0版P4) 迈克尔·鲍泽拥有北卡罗来纳州州立伊丽莎白城市大学地理学主修和化学辅修学位,并在美国国防部工作了14年。在最近的三年半时间里,迈克尔作为制图室的一名主管和团队领导者,分管13~18人的工作。 “我过去是一名系统工程师,所以我拥有技术背景。”迈克尔指出,“我的团队成员都是技术专家----地形分析专家、空间地理专家和制图专家等等。作为一名主管,我的工作更多是人员取向而不是技术取向,我不得不去理解人们的不同需要。 管理者做什么?P39 管理---“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福莱特Follett,1942) 管理---“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罗宾斯,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Fayol,1916《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角色(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73)P42 人际角色 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茨·卡茨Katz,1974)P41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结论: 贯穿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和活动中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对人的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 就必须开发自己 的人际交往技能。 普遍用于描述这个学科 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P·罗宾斯) 如何学好组织行为学? 1、学习目的 ——树立起管理意识; ——掌握必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2、学习方法 唯物辨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听课+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分析现实)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 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层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了解发展动向和面临的挑战。 重点:组织、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难点:行为的复杂性、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基本概念: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 本章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表现为: 1、 霍桑试验(即1927---1932年美国学者梅奥在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展。 2 、梅约(E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发表,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 霍桑实验 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 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提出 “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理论。 五年的实验和观察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照明等)、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 霍桑实验最早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 (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表现为: 1、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2、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3、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 等。 4、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 向转群体取向。 (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 表现为: 1、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美、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