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重庆).doc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重庆).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重庆)

1、引 言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60万人,加上往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的有100 多万人,2011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达700多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之成为社会的焦点。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虽有缓和趋势,但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这对本来就已经十分困难的大学生就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大学生就业意愿,是指有就业要求的大学生对于不同职业的不同评价、不同审视和选择方向。就业意愿描述的是大学生寻找工作之前的设想,这种设想与现实的匹配程度会影响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工具 2.1 大学生择业心理 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择业心态无疑会为大学生的择业提供有益的帮助,而消极的择业心态将会成为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绊脚石。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积极心态,如魏彤儒(2003)等学者认为, 大学生寻求工作主动, 竞争意识强烈,对自身的竞争意识有较高评价且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等极为关注;金崇芳(2004)认为当代大学生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是从理想趋于理智, 从幻想趋于现实的最基本的心理反映之;刘尊法(2000)也认为当代大学生较理解和支持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不再是靠感性的认识, 更多是靠理性的分析, 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表现在择业期望过高、功利性强、社会责任感淡薄以及焦虑心理。魏青和郝善学(2002)从3个方面来看大学生择业的期望: ( 1) 过高的期望成就;( 2) 期望短时间内见成效, 急于求成的心理使一些学生对成就的实现期望过高;( 3) 过分地期望稳定与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室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依次为: 经济收入 ( 53% )、出国深造 ( 32%)。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型转向经济价值型;刘尊法(2000)认为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方面过分强调和突出个人, 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国家的需要, 不考虑社会责任, 过于注重个人正当权益的获得;欧阳霞(2004)等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心理。 2.2 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因素的分析 大学生在择业中产生的这些心理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前各研究者主要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 本文在分析大量文献后认为应该表现在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五个方面上。 2.2.1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在这个阶段, 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这也是大学生择业心理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马忠祥(2001)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中一些观念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导: ( 1) 社会各行业间的工作性质不同, 各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经济报酬、福利待遇不同, 形成社会对不同职业所形成的认识与评价。( 2)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有偏见。在国家政策方面罗小燕(1999)认为: ( 1) 目前社会还缺乏强有力的调控措施, 全国地区人才需求难以保证。( 2) 地区和行业保护政策不能保证毕业生择业的公平竞争。 2.2.2经济因素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沿海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 硬件设施条件较好, 相对于内地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学生择业时大都选择北京、上海、大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是导致大学生择业心理趋向的外部原因。在张道祥(2002)的调查中指出: 经济待遇高不高, 是否是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工作已成为不少大学生择业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标准。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 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 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在周骏宇和李元平(2010)的研究中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二元特性,已经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二元经济结构的各项收入差距和生活条件的差距,会让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显示出畸形的高度同质性,即大多数学生在地区选择方面都会偏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城乡选择方面都会偏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行业选择方面,都会选择体制内优势部门。 2.2.3教育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时期, 这是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的直接原因。黄发友(2002)认为就业制度的转变, 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 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由于长期受传统的 统分统配思想的影响, 学校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少, 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机制还不完善, 学校的择业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2.2.4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