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国学经典PPT
一、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 )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yin gua)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 )(《荀子·法行》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不受贵贱身份影响的原则。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 二、论教育的作用 1.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是教人成德,也就是人格的修养。 2.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三、论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宪问》)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 成圣是孔子教育的理想目标,而培养人格完美的君子是孔子教学的现实目标。君子是受到良好教育,具备多种德行的人,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仁德,此外,君子还具有信守义礼、出言谦虚、矜持不争、合群而不结党。 四、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内容 (1)仁与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学而》)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3)忠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 民无信不立。 (《颜渊》) 2.知识教育内容:新六艺-六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2.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朱熹:《四书集注》)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 4.谦虚实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述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5.教学相长 孔子有一句名言,叫作“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这与他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一起,构成了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有力支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贪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经典原意】 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接受;贫穷与下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脱离它,君子就不会摆脱。 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又怎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仁德的,就是在紧迫时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