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PPT.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复习PPT

乙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3)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游于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正确。孔子是在不放弃对“道”“德”“仁”的追求的前提下“游于艺”的。“游于艺”能完善自我人格,有利于推仁行道。“艺”中“礼”“乐”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与“道”“德”“仁”是统一的。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论语·泰伯第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 □□□□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颜子 恶衣恶食(2分) 24.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3分) 【课文梳理】 1.孔子的“交友”观: 君子周而不比章(2.14)——反对以利和,主张以义和 君子矜而不争章(15.22)——反对结党私营,主张合群团结 群居终日章(15.17)——反对言不及义,主张真才实学 2.孔子的“择友”观: “择友”目的 君子以文会友章(12.24)——彼此辅助,一同行仁 “择友”原则 唯仁者能好人章(4.3)——事实求是,公正客观 君子不以言举人章(15.23)——事实求是,公正客观 “择友”标准: 益者三友章(16.4)——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择友”方法: 视其所以章(2.10)——视以,观由,察安 人之过也章(4.7)——观过 周而不比 3.孔子的“处友”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15.1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德报怨章(14.34)——明确立场,以直报怨 事君数章(4.26)——保持安全距离 忠告而善道之章(12.23)——遵循适度原则 4.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培养合宜的“择友”观,践行恰当的“处友”观,就能保持长久的人格魅力,受人敬仰。 晏平仲善与人交章(5.17) 2011年浙江高考《考试大纲》(押题卷七) 甲 ①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⑴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交友观? 与人为善,友好交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⑵结合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的话中所包含的与人相处的儒家思想。 儒家的“仁”包含着人道精神,从此出发,儒家提倡以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友好交往。 乙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对待朋友不能“只说三分话”,朋友有缺点错误,必须反复指出并帮助他改正。这才算得上能够直言规劝朋友的诤友。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的交友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正确。儒家认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朋友数,斯疏矣”。因此,与朋友交往时应把握好尺度,主张“和而不同”,讲究“适中”交往。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需要彼此之间友好和善。但儒家不主张一味妥协与谦让,有时需要用正直来回报仇怨。 2011年台州市3月调考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子曰: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3.⑴文章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2分)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2分) ①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②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乙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 24.上面这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