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韦一凡
浅析韦一凡《姆姥韦黄氏》
玉林市第十一中学 覃秋菊
《姆姥韦黄氏》是国家一级作家韦一凡①的短篇小说。韦一凡本人是壮族人,描写的韦黄氏是他熟悉的广大壮族妇女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韦黄氏出嫁后的经历作了典型的描写,体现韦黄氏吃苦耐劳、勤俭自强、爱情专一等特质。但是,善良的人得到的并不多。她被丈夫遗弃,儿媳以身殉职、孙子出门在外,一生都在泪水中度过。
是什么造成韦黄氏的悲剧呢?作者通过真实地描写并批判壮族“不落夫家”的陋俗与真实的描写历史灾难来体现韦黄氏的悲剧人生。表达作者对待陋俗与历史的态度。
批判民族陋俗给韦黄氏带来的悲剧性人生
“不落夫家”的壮族习俗指出嫁的女子在夫家过完三天新婚日子,就得回门——在娘家住,自己开荒种麻、织土布、存私钱,总之只能在娘家劳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了孩子要坐喜盘了,才到夫家长住,正式成为夫家的成员②。夫妻双方在婚前没有见过面,他们在婚后才在妇女劳动的地里谈恋爱。这样一来,壮族男女青年只能靠自己的运气才能遇上如意的伴侣;即使遇到凶恶残暴的丈夫,女子也是无可奈何的。
《姆姥韦黄氏》中的韦黄氏就是在担心害怕中盼新郎韦木山揭头巾的,使她缓下紧张的心情的是发现韦木山不仅没有伤残甚至挺英俊的。这是韦黄氏遇到的少有的好运气,也许这唤起韦黄氏圣洁的爱情。在夫家过了三天幸福的日子,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幸福的日子:丈夫的喜爱、公婆的疼爱。回家后,韦黄氏天天到后山去劳动,开荒、种棉花,也开始了与韦木山的棉花地之恋。
不幸的是,摘了两次棉花了,韦黄氏仍然没有怀上孩子,使她没能如愿以偿地丈夫家与丈夫一起过日子。当将要摘第三次棉花时,韦黄氏终于怀上了孩子,但是木山却不在家了。
这一段棉花地里的恋爱历时两年多,但最后丈夫木山却在不知道韦黄氏已怀孕的情况下离开家乡去革命。这为后文韦木山写信叫韦黄氏另嫁,自己另娶创造了条件。所以壮族“不落夫家”的民俗是造成韦黄氏爱情悲剧的起源。原因就是这种习俗将新婚夫妇分居两地,不能够充分地创造下一代,浪费这对夫妇两年多的时间。同时韦黄氏经受无端的忧虑,并最终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儿子。
作者生在壮家长在壮家,由于对这种陋俗熟悉,并发现其不合理,所以真实反映的同时作出了合理的批判。
再现历史给人民带来灾难
木山离家出去参加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这两件历史大事在小说中几乎没有提过,但却不可忽略。因为在木山出去到回来期间,由一位收鸭毛的人送来一封信,主要报平安,并且叫韦黄氏不要等他,趁着没有孩子改嫁。而实际上,他们的孩子再望已经七岁了。使韦黄氏欣喜的是木山还活着,这样她就有盼头了。所以,邻居劝她拖油瓶改嫁也劝不动,且更坚定了盼夫归来的决心。那木山的外出,木山的外出十几年不得归来,这都是战争造成的。诗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③ 韦黄氏过的就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④般的生活。并且像《君子于役》中的思妇一般,无怨无悔,反而因为担心丈夫而发出“苟无饥渴”⑤的担忧。这十几年的孤苦伶仃,不知归期的生离如死别般的日子,就是战争带来的,是中国不可避免的历史带来的。作者也对此作了典型的描写,特出韦黄氏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战争结束了,韦黄氏算是盼得丈夫归来了。韦黄氏在洗猪寀时,儿子阿望真的给她带来好消息。韦黄氏欣喜若狂,丢下猪菜就回去。此时回家阿望已经十四岁,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阿爸;而他的阿爸根本而并不知道他的诞生。戏剧性的情节将韦黄氏的盼头碾碎了。“见面先给白毛巾,劝妹莫要太伤心,”⑥木山带着一起一儿女回来了,他本来认为回家看望父母的,不知父母亲均已过逝多年,家中只有一妻一儿。高潮是木山与韦黄氏相见,并且韦黄氏不知情;后来木山说出了真相——他认为韦黄氏已嫁他人;现在木山他又另有妻室。几十年的愿望就这样被现实碾碎,这种心灵的分裂是波涛汹涌的,韦黄氏哭了,哭出她几十年所承受的一切。最后,善良的韦黄氏没有闹,她默默地退出,她了解情敌,也不愿木山难做。因为韦木山仍然是她爱着的韦木山;而韦黄氏仍是善良解人的韦黄氏。至此,韦黄氏盼夫的心愿终结。
然而人总要有所寄托才能平静地活下去,韦黄氏将盼头放到了儿子身上。而小说又戏剧性的让儿子阿望、儿媳妇桂兰在生产下一孙子亚宝后几年,双双在某次战役中为了救助他人而以身殉职了。作家残酷地一笔使韦黄氏又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我们不禁扣问,是作家残酷吗?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灾难残酷。
韦黄氏头白发了,韦木山被押回小村;李学青⑦来教唆韦黄氏,要韦黄氏与她一起打倒“骗子”韦木山。韦黄氏不听教唆,却想通过复婚⑧的方式来营救韦木山。两位老人相见,泪干行;韦黄氏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被李学青等偷听到了。韦黄氏年老的沧桑的心中满以为老年得与深爱的木山得以相聚,补圆年轻失去的爱情梦;不料李学青却将木山折磨至死都没有使韦黄氏的梦得以实现。为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