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生命 励志——论刘墉创作的三大主题.docVIP

亲情 生命 励志——论刘墉创作的三大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情 生命 励志——论刘墉创作的三大主题

亲情?生命?励志 ——论刘墉创作的三大主题 王卉娟 摘要:刘墉是台湾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十大畅销书作家中高居榜首。他以“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二十年来,笔耕不辍。他的文章清新俊美,如诗如画,或抒情、或议论,都能在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叫人奋进,对青年学生影响深远。其作品始终贯穿着亲情、生命、励志三大主题。他以真情感染人,无论是谈亲情、谈生命体验,还是谈励志处世都强调一个“真”。本文结合台湾散文作家的创作特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分别对刘墉创作的亲情、生命、励志三大主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刘墉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刘墉 “墉体散文” 亲情写作 生命体验 死亡 励志处世 自1972年至今,刘墉的作品涉及文学、绘画、文艺理论、译作、有声读物等诸方面:他在1985-2001年间不断刷新着畅销书排行榜,在十大畅销书作家中高居榜首,其“超级畅销书作家”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如果说余华是为作家而创作的作家,那么刘墉就是为大众而创作的作家,正如作家所说:“几岁的孩子到八十岁的老人从中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它是一扇门,向读者敞开着,进门之后的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则请各位细细寻找、自己游历了。”【1】 他“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刘墉将这一切带进创作中,他用画家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艺术家的心灵感受生活,用作家的手写作生活,其作品自成一体,虽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蕴含深刻的哲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墉体散文”。 “无论季节如何更换,世事如何变化,刘墉固执地在字里行间全新营造他的温情氛围——他一如既往的谈情爱、谈尘世、谈励志;他抚慰受伤的心灵,舒缓绷紧的神经,分享生活的快乐。他更是一位用细腻的心去感受尘世的积极乐观生活的实践者,温馨而有情调生活的演讲者。他身体力行地拥抱生活,然后在用俊秀简约的文字与读者一起共同体味人生百态,分享每一种情趣、生活种种。”【2】 亲情写作 说起刘墉,我们不能不提到台湾散文,几十年来,台湾散文在台湾特定的时代氛围、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中孕育、成长和繁荣起来。有些奇怪的是,台湾散文给人的印象最深的不是旅游风光,不是流着雨水的芭蕉叶,不是想象中应有的热带热情开朗的性格和浪漫的生活。台湾作家善于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琐事或日常生活。母爱、亲情、爱情、友谊等人性中间向上向善的部分是其着力弘扬的主题,成为传统文化亲情的凝聚与延续。 孝亲观念,是中国道德的本位,对血缘关系的高度注重,是中国人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自古以来,以抒写伦理亲情为内容的散文不乏佳作,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脉,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持久的传统文化亲情,在台湾散文家笔下也源源流淌着。刘墉作为台湾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承续着感性散文一脉,把散文作为传统文化亲情的意义载体,鲜明地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学传统精神。 刘墉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13岁时,家中失火,在废墟上,母子二人搭了个草棚,相依为命。幼年的经历,使刘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可贵。这在刘墉的作品中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刘墉笔下的亲情不像张亚秀、林海音等老一辈台湾闺秀作家那样抒写儿女情长;也不似顾肇森、徐锦成那样在笔端流露着师友亲人浓浓的追忆之情,刘墉不仅写出了中国式家庭式家庭生活的和谐、温馨,而且更多地将亲情融入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下将亲情展现在众多读者的面前。正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家族为本位的国家,温情更多地存在于亲情之中,那么写亲情如何与整个社会相衔接,并写出个性和深度来,这就取决于作家能否创造性地选择素材,提炼主题。刘墉取材范围很广,自身的体验,朋友间的交谈,道听途说的故事,报纸杂志的新闻都可以成为他的创作素材。他将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串成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浓浓的亲情便流淌出来,在作品的结尾,一语道破却又不突然。在《漂泊的人生》中,刘墉就曾经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苏俄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困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的被救出,年轻的母亲为了年仅三岁的孩子刺破手指,让孩子吮吸自己的血液,汲取养分,维持着孩子的生命。伟大的母爱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震撼人心。刘墉这样写道:“上帝创作的最伟大的东西,不是万物,不是宇宙,而是爱!我十分不合逻辑,甚至固执的认为,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爱,而那爱中最崇高的则是——母爱。”【3】 在作品中,刘墉将亲情表现为缘和爱两大主题。在《世间未了缘》中,他用深情的笔触写夫妻、亲子、天地及生生世世未了的情缘,写世间的“聚散姻缘”和“生死爱恨”。《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中,他则更积极地鼓励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