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长恨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长恨歌

(2)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拥有一份爱情,且其爱情愈惊天动地愈好。这种对 爱情期盼的心理也会不自觉地扩大到他人身上。当对爱情有所期盼的 人们看到《长恨歌》中 对李、杨爱情的描写之感人、之惊天动地时,便忘了对其主题加以理性 的分析,而把《长恨歌》的主题定为爱情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显然是缺 乏理智、缺乏说服力的。 提升你的素质???? 以景衬情 层层渲染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 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 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如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 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 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 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 、水的“碧”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 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以意逆志”中的“意”“逆”“志”三个字十分重要,对此应有正确 的理解。“意”,是读者之意。“逆”,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 探究,追溯、反求。“志”,是作者或作品表达的原意。总之,“以意逆志 ”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在这个过程中,既 要尊重主体意识的“意”,也不能背离作者作品之“志”。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作者的生平 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思。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以 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清人黄子云说:“当于吟咏之时,先揣之作者当日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 心,求无象于恍惚之间,或得或丧,若存若亡。” 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先认真全面 地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再置身其中,仔细揣摩、体会作 者的感受,辅以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这样再鉴赏诗歌就比较容易了。 知识和能力 掌握重要词语,了解作者生平、诗歌 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诗歌的意境去理 解、评价作品主旨、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揣摩诗歌的表达技 巧,学习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 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观点态度 、抒发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丰富 内涵,探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精 神,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1.自主收集诗歌作者的生平资料及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同学之间互相 合作,探讨诗歌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 容和主旨。 2.同学之间展开合作探究,选取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能对诗歌进行 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培养合作探究和自主赏析的能力。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 的审美体验;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赏析示例 长恨歌   爱情是甜蜜的,但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 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 眼中的目标。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 灵蒙上了一层幕布。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 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个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最终落得个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下场。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 》,道出了人间几多“长恨”? 帮助你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 史等职。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是 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创作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 喻诗的代表作品,这些诗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 揭露社会黑暗。白居易的叙事诗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 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作者36岁,任盩 厔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 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 就请白居易写一首诗歌,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歌 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 恨”名篇。当时长安歌伎多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 因此身价倍增。 提醒你夯实基础???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