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所致甲状腺剂量-北京大学医学部.pptVIP

放射性碘所致甲状腺剂量-北京大学医学部.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射性碘所致甲状腺剂量-北京大学医学部

电离辐射远后效应的传说 目 次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基本概念 远后效应流行病学评估及其结论 电离辐射危害研究结果应用 电离辐射人体健康的急性与远后效应 流行病学研究中危险性指标 绝对危险(absolute risk)是照射组癌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之差,因此绝对危险又称超额绝对危险(excess absolute risk,EAR),写成EAR是为了与归因危险AR相区别。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RR)是照射组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之比。由于对照组发生率RR=1,所以相对危险额RR1时,称为相对危险增加或超额相对危险(Excess RR,写成ExRR或ERR)。 归因危险(attributable risk,AR)是绝对危险EAR与癌症总数之比,AR说明全部癌症中有多少(%)癌症发生是起因于照射的。 受照且已患癌症个体的辐射病因概率(PC)可用该受照群体的超额危险RR来估算,PC=RR/(1十RR),式中RR即相对危险增加值(ERR)。 远后效应流行病学评估案例 3. 核电站历届严重核事故事件 案例1,1957年英国温茨开尔(Windscale) 案例2,1957年俄罗斯乌拉尔山附近(Kyshtym) 案例3,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 案例4,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 (Chernobyl) 案例5,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Fukushima-ken) l957年10月英国温茨开尔气冷石墨堆核事故,起因于操作错误,堆心熔化,石墨起火,造成131I 40TBq (7.4×10l4 Bq) 和137Cs 44TBq的厂外释放。厂区附近最大个人剂量成人甲状腺暴露为10-2Gy量级,儿童10-1Gy量级。甲状腺集体当量剂量负担为1.8×104人· Gy,其中吸入占25%,食入占75%,没有发现甲状腺癌有增加的报道。 苏联南乌拉尔Helyabinsk附近kyshtym核工厂贮存高放射性废物的混凝土槽,于1957年9月因冷却系统故障发生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裂变产物排入大气,主要是l44Ce和95Zr ,总量为740 PBq ,波及附近3.4万居民。当地撤离的1万居民中发现接受外照射剂量为0.0068~0.l7Sv。当时体检未发现有白细胞减少和其它异常,随访迄今也没有看到癌症和白血病死亡增加。 l986年4月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慢化沸水堆核事故,起因于错误关闭安全保护系统导致堆心失火熔化,结果厂房爆炸起火。10天之内共排出放射性核素1.85E Bq(1.85×l0 l8Bq),占事故当时反应堆内核素总量35%。污染区居民受到照射,早期来自131I,被污染的牛奶是主要来源;事故3个月后碘己衰变殆尽,照射主要来自摄入137Cs的内照射和环境137Cs的外照射。 1996年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WHO(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主办的国际会议论文中报道了预计的长期辐射诱发癌症死亡和非致命性甲状腺癌,报告预测约有3500例辐射诱发癌症死亡,主要发生在他们的晚年。 4. 大气层核试验灰受照人群的癌症危险 案例1,马绍尔群岛核试验 案例2,美国在内华达州的核试验 案例3, 英国儿童核实验落下灰暴露 案例4,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场 案例2 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 Zeighami及Morris(1986)曾对经历过50年代内华达州核试验落下灰影响的22928名居民甲状腺癌终生危险进行预测,其中剂量大于0.25mGy者占10%。假定低剂量131I致癌危险上限取γ射线外照射值,即5×l0-4人年-1Gy-1(女)和1×l0-4人年Gy-1(男),然后将终生(40年)增加甲癌13例,即人群预期值1/5,分配各年之后很难出现可供检出的增加。实际131I的致癌效应是γ外照射的1/5,这时终生增加不到3例。13lI诊断用剂量通常为0.5-20Gy,高于试验污染区居民,但是也没有看到有甲癌的增加。 案例4 中国新疆罗布泊核试验 多数大气层核试验是在70年代进行的,1982 -1987年对核试验场周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室内外γ辐射水平、土壤中90Sr、137Cs、239Pu水平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别。估算1983年以前周围居民因全球放射性沉降物产生的有效剂量负担为1.55mSv,来自我国核试验的贡献只有0.06 mSv,占来自全球的4%。对1974-1984年间当地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调查,累积54万人年,结果与对照区居民相比没显著差别。 6. 医疗照射导致的再次致癌 案例1,强直性脊椎炎放疗 案例2,子宫颈癌放疗 案例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