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7-中国的对外贸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理论7-中国的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七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 学习目标 本章在阐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系统介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及中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掌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2.掌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概况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简述 ●秦汉时期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特点 1、国家主导对外贸易 贸易方式长期以“朝贡”贸易为主 2、官府禁榷制度 3、中国特有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4、制约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 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特点 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2、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3、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4、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新中国建立后的对外贸易发展 1、改革开放以前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 1950年出口总额5.5亿美元,进口额5.8亿美元,总额11.3亿。到1976年出口总额为69.43亿美元,进口总额66.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36.03亿美元。出口平均增长11.72%,进口平均增长13.49%。在不同的时期又呈现不同的特点。 2、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197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占世界比重0.78%,世界排名32 1994年突破2367亿美元,保持第11位,成为第一个突破出口1000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 2004年为为1.1万亿美元,世界第三 2009年为2.2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位,出口额超过德国,世界第一。 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波动大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三)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四)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发展不均衡 (五)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六)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波动大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30年来,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进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基础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 (三)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进出口市场仍然相对集中 在我国进出口市场中欧盟(德国和英国)、美国,日本和香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1978年到2008年上述四个地区每年都占有超过50%的份额。 从2007年开始东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将东盟包括再内,上述五个地区2010年占我国出口额的56.8%。 (四)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发展不均衡 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为主 (五)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2010年进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的功与过 30年来,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出口结构 增强就业 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出口结构 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的转变。据统计,2007年我国出口计算机产品的96.7%、笔记本电脑的99.9%、移动电话的94.6%、数码相机的95.3%、彩色电视机的94.3%都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 增加就业 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在3000万~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 加工贸易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管理人才,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 加工贸易之过 高能耗、高污染 低附加值 顺差的虚胖 1980-2007年间,中国加工贸易顺差累计达到10896.7,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巨额外贸顺差不仅使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也令人民币面临日益增加的升值压力。一时间减顺差成为中国外贸的当务之急。 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 珠三角:大批工厂关闭说明什么? 中国制造不行了吗? 中西部:转移承接地 (六)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从1978到2010年我国大部分年份都是顺差,即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1998年期间我国顺差也达到了40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