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设计》黄金陵主编 汽车车身设计-第五章.ppt

《汽车车身设计》黄金陵主编 汽车车身设计-第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车身设计》黄金陵主编 汽车车身设计-第五章

2. 吸声 在汽车上使用的吸声材料有如下几类 1)多孔性吸声材料 其机理是当声波进入材料表面的空隙,引起空隙中空气和材料微小纤维的振动,由于内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 汽车上常用的这类吸声材料有玻璃棉、毛毯、聚胺酯泡沫塑料等。常用于中、高频吸声 2)开孔壁吸声材料 为了提高中低频噪声的吸声系数,往往在材料上开很多小孔,小孔背后保存有一定的空气层,使其能产生共振而消耗能量 它往往与多孔性吸声材料混合使用,例如车身顶篷内饰面是开孔的背后贴有一层薄泡沫塑料的人造革。其吸声性能与孔径和穿孔率有关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2. 吸声 吸声处理主要用于吸收反射声,对直达声无明显效果,故在车身上有利于抑制车内共鸣噪声 吸声处理往往与隔声、防振(阻尼)处理等措施一起采用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3. 衰减处理 在一些容易引起振动的钣金件上,如地板、顶盖、前围挡板等,涂以防振阻尼材料来减少噪声辐射,即衰减处理 阻尼材料:是一种内损耗大的材料,如沥青基物质和其它高分子涂料(橡胶、树脂等) 衰减处理后,板和阻尼材料的综合损耗系数η1 η2为阻尼材料的损耗系数; E1为板的杨氏弹性模量; E2为阻尼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t1为板厚; t2为阻尼材料厚度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3. 衰减处理 防振、隔声、吸声和阻尼材料综合应用的实例 在设计车身内饰时,既要考虑艺术造型及安全性对室内软化的要求,又要满足控制振动和噪声的要求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通过在管道上游采用前置麦克风拾取噪声信号,经电信号处理后,馈送给管道下游的次级声源 (扬声器),调整次级声源的输出,使其与上游原噪声信号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反,从而达到噪声抵消的目的 由于没有考虑声反馈等制约因素,直接按照其设想设计出来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作为最早的前馈有源消声系统,为有源消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由于噪声源和环境因素都是时变的,要想使主动控制系统跟踪它们的变化,实时调节次级声信号以达到降噪目的并不容易。最常见的就是使用自适应滤波技术 自适应滤波技术,就是滤波器通过自适应算法自动调节自身的传递函数,以使系统的目标函数(即残余噪声信号)达到极小值 自适应滤波技术能够使噪声控制系统连续不断地跟踪噪声源及环境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从而保持系统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工作,由此构成的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次级声源复强度至最新状态,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单次级声源前馈控制有源消声系统的结构 由参考信号拾取装置(传声器)测得参考信号 ,输入自适应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对参考信号进行滤波、移相、放大等处理,使输出信号 满足一定的特性后去激励次级声源 次级声源的输出与初级信号相叠加,消声后的信号由误差传声器读入,自适应控制器根据反馈的误差信号来修正控制参数,使系统逐渐达到最佳消声状态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有源消声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核心技术是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硬件系统 AANC系统最常用的控制算法有自适应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等 硬件系统主要分为基于模拟电路的简易ANC系统、基于微机的通用ANC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ANC应用系统三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微处理芯片在计算速度、存储容量、接口控制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强,配合以性能优良、计算量小的滤波器控制算法,使之成为AANC系统实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利用发动机的机体和各悬置点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系统输入,用动态神经网络实时预测车内噪声。利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采用以DSP为核心运算器的车内多通道有源消声系统控制器进行试验验证 例:驾驶员两耳所在车内横向截面处的主动消声量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结果显示,通过合理地布放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两耳活动的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消声效果,可达14dB(Lin) 例:车内主要消声区域(误差传声器的布放位置处)在进行主动消声前后的声压信号 第六节 车内的降噪措施 一、隔声与吸声 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主动消声系统可以明显降低车内噪声,对发动机谐振产生的车内峰值噪声具有明显的抵消作用,总消声量可达16.4dB(Lin) 汽车NVH性能的好坏最终要由乘员实际乘坐来评价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