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4.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4

第十四讲 明朝的衰败和灭亡 一 宦官专权 二 士大夫与党争 三 明末农民战争 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 魏忠贤 (1568~1627) 碧云寺 魏忠贤重建 大礼议之争 ······俱赴左顺门跪伏,有大呼髙皇帝、孝宗皇帝者。帝闻之,命司礼监谕退,不去。金献民曰:“辅臣尤宜力争。”朱希周乃诣内阁告毛纪,纪与石瑶遂赴左顺门跪伏。上复遣司礼太监谕之退,羣臣仍伏不起,自辰迨午。帝怒,命司礼监録诸姓名,収系诸为首者。丰熈······等八人于狱,杨慎、王元正乃撼门大哭,一时羣臣皆哭,声震阙廷。上大怒,遂命逮系马理等凡一百三十有四人于狱,何孟春等二十有一人、洪伊等六十有五人姑令待罪。己夘,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册宝,庚辰,锦衣卫以在系官上请。初逮系时有奔匿者,至是悉追系之,并待罪者总二百有二十人。上责之,命拷讯丰熈等八人,编伍其余四品以上者,俱夺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于是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各杖有差,王相······等十有九人俱病创先后卒。 ——《明史纪事本末》卷50《大礼议》 明末农民起义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东北满族的兴起和农民的不断起义,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数额超过正常赋税一倍以上,农民苦不堪言。 天启七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 * 宦官专权 锦衣卫印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批红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通政司 内阁 → 司礼监 → 内阁 → 司礼监 → 通政司 票拟 批红 宦官专权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司礼监 刘瑾 正德 武宗 司礼监 魏忠贤 天启 熹宗 锦衣卫 汪直 成化 宪宗 司礼监 王振 正统 英宗 主管 宦官 年号 庙号 四大权阉 王振像 英宗夺门复辟后,于智化寺祭祀王振,赐祠名『精忠』。 智化寺 太监王振家庙 魏忠贤,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光宗泰昌元年熹宗即位,任司礼秉笔太监,赐名忠贤。后兼掌东厂。得势后,勾结熹宗乳母客氏专断朝政。熹宗天启五年兴大狱,酷刑囚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及名将熊廷弼。又命阉党顾秉谦等修《三朝要典》,尽翻“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自称九千岁,自内阁、六部至地方督抚遍植私党。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爪牙。思宗即位后罢职安置安徽凤阳。魏忠贤自知死罪难逃,途中畏罪自杀。 魏忠贤墓碑 士大夫集团与党争 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谷应泰 及大礼议定,天子视旧臣元老真如寇仇···而新进好事之徒, 复以乖戾之性佐之。君臣上下,莫非乖戾之气。万斯同 太庙 争“国本”与“三案” 神宗孝靖王皇后凤冠 顾宪成与东林书院 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鳯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髙攀龙、钱一本、薛敷敎、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舎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邉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 先是国本论起,言者皆以早建元良为请,政府惟王家屏与言者合,力请不允,放归。申时行、王锡爵皆婉转调护,而心亦以言者为多事。锡爵尝语宪成曰:“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宪成曰:“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遂不合。然时行性宽平,所斥必旋加拔擢,一贯既入相,以才自许,不为人下。宪成既谪归,讲学于东林,故杨时书院也。孙丕杨、邹元标、赵南星之流,蹇谔自负,与政府每相持。附一贯者,科道亦有人。而宪成讲学,天下趋之。一贯持权求胜,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