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课件7.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梅馆记课件7.ppt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 疏通文句 讨 论 1、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考虑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句句不离梅,是否只是在反映梅的状况和作者对病梅的态度? 2、作者以梅为喻的手法是什么手法? 小结: 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这和他的《已亥杂诗》中表现的主旨是一致的。 比较这几首咏梅诗主旨的异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卜算子 咏梅》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样是咏梅,毛泽东和陆游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处: 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处: 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社会对梅的摧残和扭曲 作者对梅的哀痛和疗救 什么是“托物言志”? 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记病梅 标准:曲、欹、疏 行径:斫、养、删、 夭、锄、遏 后果:江浙之梅皆病 统治者的用人标准 摧残、扼杀人才 人才受害之惨 痛人才遭扼杀 破除人才的束缚 恢复人才的本性 拯救人才的坚定信念 托物 言志 (1) 泣梅:三日 疗梅:纵、顺、毁、埋、 解、复、全 贮梅:穷予生之光阴 议疗梅 (2)(3)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义) 梅--------------------------------- 病梅------------------------------ 文人画士------------------------ 鬻梅者---------------------------- 品梅标准: (曲、欹、疏)-------------- 残梅的摧手段: (绳、夭、病、斫、 删、锄、养、遏 ------------- 摧残梅的后果: (皆病、祸烈)------------- 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 (人才)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封建统治者) (选拔人才标准: 奴才、庸才、歪才)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统治者的帮凶) 为什么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和批判了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也使说理更加形象化。 由“梅”看社会与人才: 他生活在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大凡一个国家或制度濒临瓦解时,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也多是颓靡的畸形的,呈现整体的人格缺损,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品格,从而也失去了创造力乃至生命力。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这种病态人格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更让作者焦虑的是这样的病态人格还在通过完整的社会运行机制源源制造。有人有病态的人才要求,有人授意社会满足这种要求,有人不遗余力地根据病态需求制造病态人格。灾祸在不断蔓延,危机在加深,这是时代的悲剧。为此作者摇起了呐喊大旗,并押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知 识 拓 展 被苏东坡形容是“玉雪为骨 冰为魂”的梅花,是百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