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专题调研复习课件37.ppt
【解析】 依据题干要求,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篇传记,重点表现朱东润的性格特点,根据传记的特点,文章第1段是写传主的坚贞不屈,第2、3、4段是展现传主的自信与自负,第5、6段是展现传主相信光明,最后一段是对传主的总的评价。文章的层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晰了,然后运用首先、其次等顺序词加以概括即可。 【特别提示】 传记中的引用及其作用 人物传记为了满足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有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或者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对传主的评价。因此,命题者有时从这个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这些材料的作用。下面依据引用内容的不同,讲解一下各自不同的作用。 (1)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3)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引用别人的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传主形象,增强说服力。 题型三:选材组材技巧 传记选材的特点:①真实;②典型;③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 体会评价选材组材要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是采用重大题材还是选择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材料的顺序安排如何。 常见的提问方式: (1)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 (2)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3)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选材组材的? 例3 (201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朱启钤【注】:“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文本详见例1) 题目: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表达技巧的作用,可以从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作全面具体的分析。 【答案】 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例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 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是不能再 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折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 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液相色谱U-3000使用说明书之五.pdf VIP
- 计算机专业学生生涯发展报告.docx VIP
- “讽刺类小说”群文阅读《范进中举》《孔乙己》《变色龙》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件.pptx VIP
- U-3000使用说明书之四.pdf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4.2.1 合并同类项.pptx
- u-3000使用说明书之一.pdf VIP
- BS_EN_50262_1999_中文版.pdf VIP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docx VIP
- 闸门液压启闭系统培训课件.pptx VIP
- 单项式乘单项式学年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比赛一等奖.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