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阶段综合复习课件1.ppt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却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分) 6.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劲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2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2分)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1分)“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光,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1分)这两个字刻画了诗人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在今辽宁开原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轮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 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状,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往事;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含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参考答案: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2分)(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情。(2分)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表明“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答案: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2分)也包含着希望有良将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作答“满”字的表达效果时,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