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宜蘭/話說宜蘭開拓史由盧家十三行開始 大門及兩側鏤刻、鑲嵌的.ppt

來去宜蘭/話說宜蘭開拓史由盧家十三行開始 大門及兩側鏤刻、鑲嵌的.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來去宜蘭/話說宜蘭開拓史由盧家十三行開始 大門及兩側鏤刻、鑲嵌的

頭 城 頭 城 文化歷史 頭城老街「和平街」古稱「頭圍街」,目前隱於頭城街鎮之中,回首老街昔日之風華與今日之珍貴古貌,須自清嘉慶元年先民入蘭後,在烏石港南方築起拓荒開蘭最早的城鎮「頭圍城」談起,由於當時宜蘭的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是烏石港,和平街便沿著接臨烏石港的河岸繁華興盛起來,成為清朝時代宜蘭最重要的商業區。 文化歷史 頭城是開蘭第一城,而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原是一條因河運而發展出來的街道,東邊濱臨頭城港,曾可北通烏石港,南出打馬煙,帆檣林立,盛極一時,在清代一度成為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福德祠,以堵住財氣。可惜好景不常,民國13年的一場大水,埋沒了頭城港,再加上鐵公路交通發達後,經濟中心轉移,使得老街一蹶不振。如今卻是宜蘭地區碩果僅存的老街。 文化歷史 老街南北走向,起始於北門至南門街尾,街的兩端各建有一座福德祠,象徵著護財常保和平街的繁榮豐裕,自北門福德祠起往南循序探訪有「十三行」、「盧宅」、「新長興樹記」、「慶元宮」及街尾的「南門福德祠」。 流連一趟頭城老街,猶如閱歷了一頁開蘭滄桑史。放眼未來對於老街現今僅存的遺址是寶貴的文化資產,如何免除其被拆除的命運,而將這更完整地留給後世子孫,是宜蘭鄉民未來須努力的方向。 和平街 導覽地圖 導覽介紹 01-北門福德祠 十三行(和平街139號) 當年盧家的倉庫──十三行 盧 宅(和平街139號) 盧 宅 新長興樹記 (和平街121號) 新長興樹記 慶元宮 老街南段(和平街51-61號) 圓拱形亭仔腳 過了慶元宮,為和平老街的南段,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這裡的建築物立面較為矮小,但連成一氣的圓拱形亭仔腳,吐露出含蓄典雅的味道;南段的6間店面其實原本也是分為「源合成」與「陳春記」兩部分,也是3間為一單位,紅磚、洗石子、圓拱型騎樓,很明顯是日據時期的建築物。 南門福德祠 開 成 寺 吳沙 搶 孤 鰲魚型的排水口 繞到街尾的陳春記後方,可以發現這排店面看起來窄小的建築,其實屋身很深,前棟做生意,後棟為家居空間,是傳統的店舖建築;屋旁還有兩個做成鰲魚的排水口,每到下雨,鰲魚就吐水,模樣可愛有趣;將鰲魚的水性與排水功能做結合,這樣的巧思,讓現代的建築專家都稱讚不已。 * 太 平 洋 雪 山 山 脈 中 央 山 脈 是蘭陽平原上開發最早的城鎮,佔著鄰近蘭陽地區唯一商港──烏石港,是稻米、茶葉、樟腦的輸出要道。 老街與大陸與台北商業貿易往來相當頻繁,帶動城鎮活絡,盛極一時。今日頭城車站附近的和平街,即當時最熱鬧的巿街。 頭城是開蘭第一城,而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在清代一度成為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於今卻是宜蘭地區碩果僅存的老街。 1.北門福德祠 2.十三行 3.盧宅 4.慶元宮 5.南門福德祠 ↑北門福德祠 ↑南門福德祠 ↑十三行-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倉庫 ↑中、西、日式建築的盧宅 ? ↑慶元宮 和平街在清代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因此居民在街北及街南各興建一座福德祠,形成「街頭街尾土地公」,藉以堵住和平街的財氣,使此街永遠繁榮鼎盛,北門福德祠即位於和平街北端,南端則是南門福德祠。 目前北門福德祠的廟貌已不是清代的原貌,而是1916年所重建,至於祠中供奉的神像據說是清代留傳至今。 十三行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倉庫及批貨處,由於當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 至於十三行名稱的由來,說法有二,一是此處本有十三間連續的店面,因此而得名;一是十三為吉祥筆劃,有趨吉避凶,福澤萬年之意。 「十三行」是盧家的倉庫,一側緊臨河道,直接由船上進貨,另一側則臨著馬路,方便出貨;現在已經轉為民宅,部份仍保留了古樸的風貌,乍看之下,彷如走入古裝劇劇場中;「十三行」之名,一說,來自原有的連續13間店面,也有人說,名為「十三」,是取其吉祥之意,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不過,耆老傳述,十三行這排店面,原本為間間相通,且通道曲折複雜,是先人用來防盜賊的設計。 盧家在清代即是頭城首富,且擁有最大的行郊「十三行」,在當時顯赫一時。「有盧家厝,無盧家富,有盧家富,無盧家厝』的蘭陽地區流傳俗諺,顯示了盧家在當地的富裕程度及盧家宅邸的與眾不同。宅邸正對面的大池塘是頭圍港的遺址,當年烏石港淤塞後,頭圍港起而代之,船隻可直航至盧宅前,因民國13年因山洪爆發造成阻塞,僅剩目前的規模。 宜蘭有句俗諺,「有盧家厝,無盧家富;有盧家富,無盧家厝」,點出盧家雄厚的財力;盧家是清朝時期的頭城首富,這個家族不但有錢,也相當有權勢,直到現在,頭城還有一條「纘祥路」,就是紀念盧家家族中最為風雲的人物──盧纘祥,他為光復後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