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学基础 讲15 中-新生代地史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一、中-新生代的时限划分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二、中、新生代的生物界 (一)中生代 与古生代生物相比,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一新。 1.海洋环境 曾称霸一时的三叶虫、笔石、蜓、四射珊瑚全部绝灭,腕足类也急剧衰退。代之而起的是菊石类、双壳类及六射珊瑚等。 2.陆地环境 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晚期被子植物出现并迅速发展而取代裸子植物。 脊椎动物爬行类高度发展,不仅成为陆地的统治者,部分又重新进入海洋,并占领了天空,成为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所以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中晚期,哺乳类、鸟类也相继出现,从此生物界占领了海、陆、空三度空间,呈现出空前未有的繁盛景象。同时因陆地面积的扩大,导致陆生淡水型生物的空前发展。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二)新生界 1.无脊椎动物 中生代极为繁盛的海生菊石类已绝灭,海生、陆生淡水型双壳类、腹足类等占统治地位。 2.脊椎动物 中生代的霸主爬行类动物大量绝灭,取而代之的是哺乳类。哺乳类在新生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种属繁多,所以称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 新生代中晚期人类的出现和发展是新生代生物进化发展的又一重大事件。 3.植物界 新生代以被子植物占统治地位,由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裸子、蕨类植物仅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三、中、新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三叠纪 中国北方三叠纪早期受印支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加强,北方大片地区抬升为陆,沉积盆地向西迁移,形成大型鄂尔多斯内陆盆地的陆相河湖沉积,沉积物主要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三叠纪早期为紫红色砂岩、页岩和泥岩含石膏,说明当时的气候干燥。三叠纪晚期,气候转为潮湿,沉积了一套黄绿色砂页岩含油及煤层。 南方早三叠世早期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海侵,除古陆边缘有少量碎屑岩沉积外,大部为灰岩沉积。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气候干燥,主要为白云岩沉积,但此时中国的“南海北陆”格局仍保存。中三叠世晚期中国南方的印支运动(早期)使华南地区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江南古陆和华夏古陆古(浙、闽、赣古陆)大范围抬升成陆,导致华南地区统一的海盆发生解体。 晚三叠世,西侧为大陆近海盆地,以滨-浅海碳酸岩沉积、海陆交互含煤沉积为主。东侧为海湾型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在闽西北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小型内陆断陷盆地,并有少量中酸性大陆火山喷发活动。因晚期地壳上升,发生大规模海退,海水退出华南,中国南北大陆连成一片,从而结束了“南海北陆”的格局,拉开了中国“东西分异”的序幕。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侏罗—白垩纪 根据中国侏罗—白垩纪 (J—K)的构造运动,特别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活动,以及海陆分布的差异,中国的侏罗—白垩纪 (J—K)可以分为三个带: 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陆相为主,火山岩发育。 西部大型稳定类型内陆盆地。 西南活动类型海盆地区 1.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 此带北起黑龙江畔,南抵海南岛的广大地区,区内以陆相沉积为主,火山活动强烈,并造成区内地层间的多个不整合接触。J系以陆相坳陷盆地河湖砂泥岩沉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K系则以河湖及沼泽含煤沉积为主。说明中国东部燕山构造运动对本区的影响较强,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十分频繁。 2.西部大型陆相沉积盆地 西部的侏罗—白垩纪 (J—K)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盆地,以河湖沉积为主,基本不含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砂泥岩,局部夹煤层。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3.西南部海相沉积带 西南部的侏罗—白垩纪 (J—K)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南部等地,主要为海相碎屑沉积夹薄煤层及少量火山岩。 中国J—K纪地史概况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海退,大部分地区均为大陆环境,北部与南部连成一片,结束了中国东部长期以来的“南海北陆”状况。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大雪山两侧出现了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 燕山运动使东西分异进一步强化,促使J—K纪的地层出现明显的分带现象,东部沿海区燕山运动异常强烈,火山活动频繁并由西向东迁移,同时气候也显现出东西差异。东部受太平洋气候带影响,以温暖潮湿为主,造成了东部沿海陆相盆地广泛的含煤沉积及油气藏的形成。西部为内陆干旱气候为主,造成了西部大型内陆盆地中的大量紫红色砂泥岩沉积,并形成重要的盐层。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纵观中国中生代大地构造特点可总结为: 印支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党小组工作职责与相关制度汇编.docx VIP
- 英语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doc VIP
- 仓库管理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岗位职责精选.doc VIP
- TGDICST-粉类防晒化妆品 SPF 值体外测定方法.pdf VIP
- 高处作业施工专项方案.docx VIP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考试题库.doc VIP
- DB4412_T 19-2022 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和窗口标识设置规范.docx VIP
- 2025年5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真题试卷【完整版】.pdf VIP
- 仓库管理规章制度.pdf VIP
文档评论(0)